第三十四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 第三節(第2/5頁)

張升當然知道要改變這一切,他就需要抓住眼下的機會。縱使做不到趙全那樣直接升一階,也要盡量拼個“磨勘減年”的功績。根據新立賞格,八顆遼兵首級,得減磨勘三年,張升的功勞薄上,已記了四顆首級,眼見著還差了四顆之多,不能不讓他心裏焦急。

對於這些部將的心理,劉仲武一向都了若指掌。他自己同樣也有這方面的算計,好巧不巧,也就在昨天,他意外收到兵部侍郎司馬夢求的一封私函,詢問他有否願意出任職方司員外郎,兵部的員外郎,雖然只是從六品下的差遣,但是武臣照例要從六品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充任,如今劉仲武已是昭武副尉,階官稍高,但仍然是機會難得,朝中不知道有多少昭武校尉都謀不到這個差使。難得雲陽侯居然主動願意舉薦他,若要拒絕,倒有些不知好歹了。況且司馬夢求給他寫這封信,應該是他在朱仙鎮時,給這位雲陽侯留下了好印象,二人並無其他的交情可言——司馬夢求貴為兵部侍郎、雲陽侯,也不是他高攀得起的。倘若他真的拒絕的話,雖然不至於就此得罪司馬夢求,但此前的好印象,肯定也是蕩然無存了。

但劉仲武仍然有些猶疑,驍勝軍的中高級將領中,不乏消息靈通之輩,他此前也聽到過一些風聲,前任職方司員外郎是受了禦史彈劾而壞事,但其真正原因,頗有些蹊蹺,他遠在河北,當然不可能知道真假,可是直覺的,劉仲武覺得這裏面大有文章,而一旦接受司馬夢求的這番美意,他可能就要進入另一個世界。這是一個可能改變人生軌跡的重大抉擇。劉仲武的舊識種建中就是一個例子,自從入主樞府職方館,他整個人都變得陰沉許多,若他不去職方館,早就已經獨掌一軍,成為聲名赫赫的統軍大將,但如今,種建中與昔日軍中袍澤,已經有了一種很難說清的區別,即使是劉仲武,也很難想象種建中有朝一日,還可以重返軍中,統領上萬兵馬。

可是他的選擇不能說是錯的。如果種建中繼續留在軍中,他如今怎麽也不可能位列樞密會議。職方館知事能讓他迅速的進入中樞,有朝一日,種建中能做到樞府都承旨、兵部侍郎,甚至是樞密副使。

有過在職方館、職方司任職的經歷,對於日後的升遷大有好處,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兩個部門事涉軍國機密,平日打交道的上司,最小也是個樞密院都承旨,更有大量的機會在兩府宰執面前表現自己,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了解自己的才具,甚至還有不少面聖的機會。這些是外任將官無法相比的。

這些誘惑,讓劉仲武覺得實是極難抗拒。只是成為獨領一軍的統兵大將,一直是劉仲武的夢想,眼見著離達成夢想只有一步之遙,此時放棄,卻也難以輕易下此決心。而且劉仲武已經預料到,與遼國的戰爭,不會在河北結束。大宋已經取得戰略上的優勢,擊退遼軍之後,朝廷恐怕也不會善罷幹休。宋遼兩國的新仇舊恨,百年恩怨,真要清算起來,正是武人大有作為的時候。觀兵幽薊,是無數大宋將領的夢想,自己真的要就此錯過麽?

不過他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去權衡利弊得失。眼下來說,再也沒有比能夠圍殲韓寶這四萬大軍更令人興奮的事了。驍勝軍與韓寶實是打過不少硬仗,那些戰死的袍澤,大部分要算到韓寶帳上,想想韓寶帳下遼軍的兇狠善戰,在劉仲武看來,實為平生所僅見。然而,這樣強大的對手,還不是照樣被大宋的軍隊逼至窮途末路?!

但他也清楚行百裏半九十的道理,大總管王厚已經對諸軍將領說得很清楚,這一次就是要不惜代價,徹底殲滅這四萬遼軍,絕不縱虎歸山,否則後患無窮。

想到這裏,劉仲武連忙打起精神來,這當節時,倘若出得半點岔錯,那就別說什麽職方司員外郎了,小閻王要陣斬一個新晉的昭武副尉給各軍將領提提神,只怕連眼皮都不會眨一下。念及這些厲害處,劉仲武不由得渾身一激靈。正在此時,便聽到西北邊“嘭”的一聲,一個煙花騰空而起,在雲霄中炸散開來。

眾人都吃了一驚,正面面相覷——這是事先約定的通訊手段,發現千騎以上,三千騎以下的遼軍,使放一個煙花,三千騎到一萬騎,放兩個煙花,一萬騎以上,放三個煙花。眾人方擡頭仰望,只聽得嘭嘭嘭的聲音接連響起,天空之中,這邊才三筒煙花放出,那邊又是三筒響起。

“遼人這是要大舉突圍了!”劉仲武臉白了一下,轉頭對趙全、張升說道:“快,速去通知本營人馬,來此集合。”

宋軍很快打探清楚,遼軍是兵分三路突圍。一路從東邊繞過何畏之的大營,一路自西邊繞過何畏之大營,還有一路隨在東路後面,看起來是負責斷後。三路各有萬余人馬。但這點情報,顯然無法交差,驍勝軍都校李浩立即調集人馬,逼近遼軍,加強刺探。沒過多久,陸續匯總的情報讓遼軍這次突圍計劃變得清晰起來。東邊的兩支遼軍,前面是由韓寶親自統率,一萬余騎,皆以宮分軍為主;後面的由積慶宮都轄耶律雕武率領,其中宮分軍不下六七千騎,其余部族屬國軍也約有此數,總兵力超過萬騎;而西路的遼軍,則是由長寧宮都轄蕭垠率領,除了其本部人馬外,全是部族屬國軍,但兵力也有一萬余騎。三路遼軍,皆向東南饒陽以北的滹沱河北流方向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