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 第三節(第4/5頁)

那單挑慕容提婆的宋將,正是宋軍指揮使任剛中。任剛中武藝過人,他遠遠望著慕容提婆,欺他體胖,料想必然不堪一擊,不料幾合下來,卻是大出意料。慕容提婆雙手持著一柄幾十斤的大斧,舞得水潑不進,他不僅力氣極大,武藝也極好,一個大胖子,騎在馬上,移挪轉騰竟是十分靈巧,倒是任剛中感到有些招架不住。他的長矛不敢去碰慕容提婆的大斧,被慕容提婆左削右劈,幾次斧刃便挨著頭皮削過,虧得任剛中自小也是在馬上長大的,胯下坐騎,追隨已有數年,十分默契,否則已死在慕容提婆斧下。

他支應得數十回合,氣力漸漸不支,正在心中暗暗叫苦,忽然聽到腦後風響,不及回看,本能的俯下身子,便見一枝羽箭破空而來,從他頭上飛過,射向慕容提婆。任剛中見慕容提婆擡手一斧,撥開箭杆,他暗叫一聲可惜,卻下意識的拍了一下坐騎,戰馬聽話的往左斜跨兩步,便聽身後嗖嗖聲響,幾枝羽箭連珠射來。任剛中不必回頭,便已知射箭之人,必是姚雄,二人配合已久,下手全不用思考,眼見著慕容提婆揮動大斧去撥擋姚雄的羽箭,任剛中一個翻身,斜吊馬側,單手持矛,一槍紮向慕容提婆的戰馬,便聽那畜牲一聲悲鳴,前蹄一軟,倒了下來,將慕容提婆甩下馬去。

慕容提婆的親兵不料突生此變,慌忙擁上前來,想要護住主將,有人忙不叠的張弓搭箭,射向任剛中,想要阻住他去傷害慕容提婆。但任剛中如何肯錯過這千載難逢的良機,右手拔出長矛,格開一個沖過來的親兵,左手抽出掛在馬上的佩刀,就勢砍向慕容提婆。

那慕容提婆在馬上極其靈活,但跌落在地,卻沒那麽靈便,瞧見任剛中一刀砍來,翻身一滾,仍被任剛中砍中左臂,痛得他“哇”的大叫一聲,幾乎昏死過去。但也是如此緩得一緩,數名親兵已沖上前來,拼死護住,有人將他手忙腳亂擡上馬車。

任剛中知道機會已失,正暗叫一聲可惜,卻聽身後姚雄扯著嗓子用契丹話大喊:“慕容……死了!慕容……死了!”他不知道慕容提婆名字,便故意喊得含糊不清,但戰場之上,哪有人來認真分辨?遼國諸軍眼見著將旗已斷,回頭望去,又不見主將身影,倒是那些親兵衛隊,一臉驚慌,不知所措的樣子,眼見著這支宋軍又極其兇猛,一時間軍心大亂,再無半點鬥志。

慕容提婆部署在左右兩邊的部族軍與漢軍,初時雖已見著他的將旗點動,但眼見這支宋軍極其兇狠,連宮衛騎軍也抵擋不住,不免心存猶豫。漢軍多是老弱病殘,而部族屬國軍更是雜七雜八拼減,各部各族,不免互相觀望,絕不肯先動一步。眼見著將旗一斷,更是人心浮動,無論督戰的契丹將領如何催促,也無人肯前進一步。只是眼見著宮分軍還在死戰,看不清形勢,故而遲遲沒有率先逃跑。這時聽到姚雄的喊叫聲,又望見慕容提婆的親兵衛隊亂成一團,哪裏還有人肯多花半刻來分辨一下,先是部族屬國軍一聲大喊,也不知哪支軍隊率先腳底抹油,轉瞬之間,三千余騎,散了個精光。左邊的漢軍眼見著右軍跑了,哪肯自甘人後?那些部族屬國軍因騎著馬,雖然逃跑,還不忘帶著家當,但這些漢軍卻十有八九是沒有馬的,先前已走了一晚上的路,這時逃跑,若還帶著兵器,穿著盔甲,又要如何跑得動?因為休說兵器,便是連盔甲,但凡穿了的,也趕緊扯下來,只求跑得輕便。

左右兩軍頃刻之間作鳥獸散,慕容提婆的眾親兵更加慌亂,這時也管不了太多,護著慕容提婆,便往東逃去。他們一跑,宮衛騎軍僅存的一點點紀律,也蕩然無存,各人紛紛掉轉馬頭,跟著慕容提婆的親兵一起逃去。

這邊姚雄、任剛中卻是得勢不饒人,遼軍一潰散,二人立即揮旗掩殺,窮追不舍,這一路猛追,竟是追了幾十裏,直追到束鹿城下。留守束鹿的遼軍眼見著是慕容提婆敗來,不敢不開城門,但城門一開,敗兵如洪水般湧進,城門口一陣兵荒馬亂。敗兵剛走,追兵又至,守軍哪知道究竟有多少宋軍?只知道慕容提婆七千人馬,都被打得大敗,誰願意以卵擊石,白白送死?敗軍自東門入,自西門出;守軍也緊隨其後,各自捎上值錢物什,四散逃出城去,將一座束鹿城,就這麽著拱手讓給了宋軍。

姚雄憋了一肚子的氣,這時方得暢快,他並不知道束鹿城中有眾多軍資,本待繼續追趕,但遼軍逃竄之時,四處縱火,順手牽羊,殘殺無辜,踐踏人眾,搞得束鹿城中亂成一團,他終是不能坐視不管,兼之任剛中苦苦相勸,迫不得已,方才下令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