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 第十節(第2/2頁)

“今年的運道看起來不是太好……”

“是啊,不知道有多少錢莊能撐過年關……交鈔要是被廢,俺可真是損失慘重。”

“張員外真能說笑,朝廷果真要頒行錢莊兼並法的話,對員外豈非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倒黴的是在下這樣的小作坊才對……”

“是啊,如今是三公執政,國家恢復元氣是遲早的事。不知多少人正提著真金白銀等著錢莊兼並法頒布哩。對張員外這樣錢大業大的,還有那些手裏握著大把金銀緡錢的海商,如今倒是應了那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俺聽到傳聞,張少卿又上表,道是要修改錢莊法,在太府寺下增設錢莊局,專門管天下的錢莊。日後想開錢莊可就難多了,這傳聞要是屬實,這時候不下手,還想等到什麽時候?總之,手裏有金銀緡錢的,什麽時候都不用怕。倒黴的都是沒錢的。”

“我還聽人說呢,周應芳對錢莊總社的小錢莊掌櫃放出話來,要他們趁著兼並法還沒頒布,早點盤算家底,覺得撐不下去的,可以與他富貴錢莊合並,折價計股,算是大家連財合本,總比將來被人強行兼並,什麽都沒有要好……”

“他想得美!這和明搶有何分別?”

“明搶和明搶也有分別,左右是個死,自是要選個死相好看點的。”

“世道一向如此。財雄勢大的,朝廷要顧著;窮得沒飯吃的,朝廷也要照顧幾分。便是收稅,也是上戶與下戶占便宜,吃虧的都是中戶。如今的事也例外不了。家大業大的人是吃不了虧的,海商是石相公一手扶起來的,更吃不到虧去。倒黴的依舊是中產之家……”

這些商人們的閑談、牢騷中,有時候確有一針見血的真知灼見。在李敦敏看來,中產之家,中產之商人、作坊主,才是國家的根基,是國家稅賦的主要來源。但是,財雄勢大者擁有特權,更能抵禦風險;而最窮困的人朝廷為了害怕他們造反,亦不得不特加安撫。所以,到最後,損害的只能是中產者的利益。

這是愚不可及的做法,但朝廷公卿們,卻樂此不疲,絲毫沒有覺察。那些豪富之家,擁有遠遠超過他人的財富,卻從來不知道收斂。此次錢莊兼並法果真頒行的話,無數中小商人打拼十幾年才創下的錢莊業,輕而易舉間,就將全部落到他們手裏。錢莊業如此,那些中小作坊,只怕也難以幸免。

這一切,都讓李敦敏憂心忡忡,卻又無能為力。在朝廷中,他沒有多少同道中人。朝中並非沒有為中產者說話的官員,但是,那個“中產者”,只是局限於農民。

這些談話中,惟一令李敦敏略感欣慰的,是商人們並沒有喪失對朝廷的信心。交鈔也許會廢除,無數的商人、作坊主可能撐不過年關,但是,從這些閑談中,李敦敏感覺到大家對未來的信心。商人們相信有三公執政,未來就一定會變好。他直覺的感覺到,這種對未來的信心,將是這場危機中,最可倚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