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亥正(第5/12頁)

大望樓還在,上頭掛著幾盞醒目的紫燈,可是排列散亂,一看就是外行人在弄。看來姚汝能已經不在那裏了。

“咱們逾墻而走吧!”

伊斯文縐縐地說了一句,挽起袖子躍躍欲試。他對翻墻越舍這種事的興趣,僅次於對景尊的熱愛。張小敬卻搖搖頭,靖安司連水渠都看管住,說明其他地方也同樣戒備森嚴,貿然過去,只會打草驚蛇。

在他心目中,這個新的靖安司也是敵人,必須時時提防。

張小敬忽然想起來了,慈悲寺的草廬和靖安司之間,應該還有一架梯子。於是他們默默地從水渠邊退開,繞到了慈悲寺緊貼著坊墻的一處坊角。

這裏青磚疊排,形成一個內傾的夾角,為了凸顯出釋教特色,上緣還加了一圈菩提紋的凸邊,既顯得佛法廣大,又適宜攀爬。更關鍵的是,墻外無人把守,可見靖安司的警衛並未擴展到慈悲寺一帶。

伊斯道了一聲“天父庇佑”,然後往手心唾了兩口唾沫,正要往墻上爬,張小敬忽然按住他的肩膀:“伊斯執事,你助我上墻便夠了。光德坊內吉兇未蔔,你沒必要蹚這渾水。”

他有傷在身,不易用力,需要伊斯幫忙拽一下。但接下來的冒險,張小敬自己心裏也沒底,犯不上牽連伊斯這個沒瓜葛的人。

伊斯不滿道:“莫非都尉嫌棄在下年老色衰,不堪大用?”

張小敬顧不得糾正他的用詞,搖搖頭:“我已不是都尉,只是個被通緝的死囚犯。你跟著我,非但不能為景寺正名,反而會被牽連。”伊斯伸出兩個指頭,點了點自己那寶石般的雙目:“在下這一雙眸子,曾為秋水所洗,長安城中,沒有看不透的。以在下的眼光判斷,跟定都尉,絕不會錯。”

張小敬不太清楚,伊斯從哪裏來的這種自信。不過時辰已經不早,不能再有什麽耽擱,他淡淡說了一句:“只要你願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然後也往墻上爬去。

兩人花了一番力氣翻進慈悲寺。寺中此時一片安靜,連燭火都不見一盞。張小敬謹慎地穿過禪林,繞過佛塔,來到草廬之前。

草廬裏已經空無一人,不過裏面到處有翻檢痕跡。地上翻倒著一件油津津的木盤,正是數個時辰前檀棋用來盛放油子給他和李泌吃的。

搜查者應該已經離開了,草廬四周並沒有埋伏。張小敬走到院墻那裏,果然梯子也已被拆下撤走。

知道這草廬存在的人,一共就那幾個。這裏被抄檢,說明不是姚汝能就是徐賓落到敵手,被迫說出了這個秘密。張小敬在放生池旁蹲下身子,看到冰面破了一個大窟窿,四周有幾十個沾滿了水漬的腳印。恐怕這裏還曾經發生過打鬥,只是不知是跟誰。

看到這些痕跡,張小敬感覺這重建後的靖安司,不是單純的無能,簡直惡意滿滿,處心積慮要把李泌任內的一切安排都抹黑清除。

草廬鄰近靖安司的這道院墻,攀爬起來不算容易。好在有伊斯這樣的跑窟高手,利用旁邊的柏樹成功跳上墻頭,又垂下一根繩子拽起張小敬。

雙腳落地,輕輕掀起一片塵土,張小敬再一次回到了靖安司。

上一次他在靖安司,還是當日正午時分。李泌剛氣走賀知章,獨掌大權,派他前往平康裏查案。那時靖安司精英俱在,無論望樓體系、旅賁軍還是大案牘之術,皆高效運轉,張小敬如臂使指,若有千人助力。

短短六個時辰過去,這裏竟已淪為一片火獄廢墟,物非人非。可惜張小敬並沒有時間憑吊,直奔證物間而去。

證物間設在左偏殿附近的一處庫房裏,裏面盛放著可能有用的各種現場遺留。曹破延的那串項鏈,就是在這裏重新串好的。張小敬和伊斯小心地沿著火場邊緣移動,強忍灼人的高溫,從主殿旁邊穿過去,順著一條殘破走廊來到左偏殿。

左偏殿的火勢,並不比主殿弱到哪裏去。這裏是存放文档卷宗的地方,燒起來格外迅猛。如果左偏殿也遭遇了火災,恐怕這裏也不能幸免。

張小敬他們抵達的時候,火勢還未弱下去,噼啪聲不絕於耳。借著火光,勉強可以看到那個證物間也被籠罩在濃煙中,裏面存放的東西下場如何,不問可知。

靖安司看來也放棄了撲滅的努力,一個人也沒留,任由它們燃燒著。張小敬卻不死心,他環顧左右,忽然注意到旁邊不遠處躺著一具屍體。

說來也慘,這屍體身披火浣布,手裏還握著一根麻搭,應該是第一批沖進來救火的武侯。看他身上的腳印,恐怕是生生被蜂擁而出的逃難人群踩死的。

他從屍體上拿下火浣布披在身上,又把麻搭撿起雙手緊握。這麻搭其實是一根長木杆子,頂端捆縛著一大團粗麻散布條,可以蘸水帶泥,撲打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