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清朝統治的建立(第3/34頁)

在地方投誠,接受赦免,或順治以後薦至北京的明文官:

姓名 明官職  省籍 
李化熙 兵部侍郎 山東
宋權 順天巡撫 河南
任濬 兵部侍郎 山東
張煊 禦史 山西
李鑒 宣化巡撫 四川
謝升 吏部尚書 山東
田維嘉 吏部尚書 北直隸
黃圖安 分守道丞 山東
房可壯 副都禦史 山東
劉漢儒 四川巡撫 北直隸
苗胙土 鄖陽巡撫 山西
陳之遴 編修 浙江
劉正宗 翰林學士 山東
謝啟光 兵部侍郎 山東
孫之獬 翰林學士 山東
李魯生 國子監司業 山東
魏琯 禦史 山東
潘士良 刑部侍郎 山東
霍達 江蘇巡撫 陜西
吳偉業 少詹事 江蘇

南京陷落時及以後降清的明朝文官:

姓名 明官職 省籍
周亮工 禦史 河南(南京居民)
劉應賓 吏部郎中 山東
張鳳翔3 工部尚書 山東
錢謙益 禮部尚書 江蘇

資料來源:孫甄陶《清史述論》,第21—25頁,以及《貳臣傳》。

上表注:1.受過李自成人馬的拷掠,納款獲釋;2.致仕,由多爾袞信邀出仕;3.受過李自成人馬的拷掠。

山東的投降

山東的情形表明,在鄉紳與滿族征服者結為同盟鎮壓城鄉義軍盜匪上,它比其他任何一個省份都要來得迅速。盡管這裏的民眾中也有一些著名的忠明之士,但在維護共同利益而攜手合作上,山東士紳對滿族征服的態度最為典型。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麽“貳臣”中有那麽多的山東文人。山東與遼東兩個半島的相似性,也使這種聯盟變得容易了。許多東北邊民,通過海上貿易與水軍服役,與山東家族保持了密切的聯系。但理解山東士紳對清政府的態度的關鍵點,是滿族進入之前這一地區的階級沖突的激烈程度。

晚明時期,山東是一個社會與經濟的極端繁榮的省份。像濟寧這樣的城市在16世紀末就已經繁榮起來了;作為地區貨物集散地的大運河畔上的臨清,尤其繁榮。還有一些富裕的鄉區,例如淄川,為大地主所控制。但是,這個省的中部,泰山與沂蒙山周圍地區,以及西南地區,卻相當貧困,在17世紀20、30年代經常遭到饑荒的襲擊。在西南地區的地主並不太富裕,但有很強的自衛能力,住在有家兵和溝壘防護的“家莊”中。許多人習慣以劫掠為生。橫貫山東西部的、從北京到徐州的東去大道,整家整家的人——甚至整村整村的人,以搶劫為主要生活來源。滕縣與兗州府會之間那令人生畏的驛路上的旅客們,如果能夠逃脫“響馬”的襲擊,那真是要感謝蒼天有眼了;如果其車馬沒有陷入泥淖,以致被村民以租借牽引用的騾馬為由而橫加勒索,那也真是萬幸。

山東也是教派會道活動的中心之一。1622年,徐鴻儒領導的白蓮教起義持續了六個月之久,有200萬人卷身其中,最後才被4.7萬名士兵鎮壓下去了。這場民眾大起義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滿族占領遼東後,成千上萬的難民湧入山東,以逃避滿人的追殺洗劫。然而,1642年與1643年,滿軍深入到山東腹地劫掠,結果是官府失去控制,社會陷入混亂。像臨清這樣的城鎮遭到了嚴重破壞,農村甚至變成一片廢墟。到1643年,地方官員已經征收不到賦稅。據記載,任何案件審理都不能再進行了。正式的地主政府已不復存在,權力落入了地方權貴或大盜悍匪手中。兗州南部的滕縣與沂縣的縣府屢遭攻擊,地方官員已毫無權威可言了。據當時史料記載,當時民戶十之七八參預了不法之舉。農村社會中“盜戶”與“良民”截然兩分,後者基本上是地主,他們在安定社會上與政府的利益上完全一致。除了這些“盜戶”,在滕縣以東的九山地區,還有許多亡命之徒的永久性的大本營。這些“匪巢”中最大的一個,由王俊領導。此人是一位武林高手兼地主。在40年代的顆粒無收的災荒中他也喪盡家財,便轉入綠林行劫了。在兗州的東北走向的大道上,以及嘉祥一帶的大運河畔,有一個在當地稱為“滿家洞”的地區,是個方圓300裏的丘陵,有四個鄉坐落其中。這一地區有成千個洞穴,以及許多設防的雙層石堡。在明朝最後幾年的內叛外侵的日子裏,滿家洞的農民逃入洞穴避難,並用布蒙住洞口。整個這一地區完全擺脫了地方官府的控制,派來維持秩序的鄉兵不止一次地在此全軍覆沒。一些亡命之徒結成了更大的團夥或匪幫的聯盟,有些經常冠之以朝官名號的頭目,承擔松散的領導之責,在這塊土地上稱王稱霸,為所欲為。曾有位官員報告說:“村落灰燼無遺,百姓殺擄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