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偽共榮

甲午海戰,對中國勝;日俄戰爭,對沙俄勝;日英同盟,“一戰”獲勝,對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自從“脫亞入歐”論提出之後,日本在各個方面都在向西方的“文明國”學習,取得了不同於以往的進步,外交上也連連占得先機,這時的日本搖身一變,已經在亞洲成了大哥。

當時,有人把日本的成功歸功於西方,認為是西方文明把日本帶出了泥潭,從而對西方抱有好感,但另一方面,日本國內卻有人持相反的觀點。他們並沒有忘記國門被打開那一刻的屈辱,認為亞洲乃至整個世界仍然處在西方列強的控制下,毗鄰的許多亞洲國家也淪為了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地。他們認為,作為亞洲的領頭羊,日本已經率先接觸到了西方的先進文化,所以同樣作為亞洲的一分子,日本有義務向其他國家伸出援手,“開化”鄰國,並將整個亞洲團結起來,實現共同繁榮,並由日本領導,共同對抗西方勢力。

在此論調基礎之上,日本在東南亞建立了很多殖民地,並對當地的人民實行了非常殘酷的統治。日本表面上說是要“共榮”,因為日本認為自己已經十分強大,並進入了“文明國”的行列,已經有條件領導亞洲各國了,亞洲的其余國家只需要老老實實地服從就好了。

這種傲慢的言論自其誕生之日就受到廣泛的抵制,但是日本一直在極力鼓吹自己的“共榮”論調。1943年11月,時任日本首相的東條英機為了再次向亞洲各地傳播自己的“大義”,召開了一次“大東亞會議”。據說東條英機對此次會議非常重視,開會前他連每位參會代表的屋內台燈都要親自檢查。可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對日開戰,情勢對日本來說已經非常危急,這次會議只不過是空喊口號罷了,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1945年,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後,“大東亞共榮圈”也正式宣告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