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出了名的勤勞

日本人是出了名的勤勞。在日本,加班很正常,據說有的妻子竟然會看不起按時下班的老公,覺得大家都加班、怎麽單單就你回來呢,認為老公是個沒前途的窩囊廢。“過勞死”這個殘酷的詞語,也是日本人發明的。這和歐美國家很不一樣,同樣是發達國家,美國和歐洲人天天想著去哪裏休假,要求國家保證法定假日,為什麽日本人就天天幹活兒呢?這也跟種田有關系。

前面提到,日本古時候是個農業國家,最主要的農產品是稻米。稻米在寒冷的地區不能生長,在熱帶地區即便不怎麽管它也能有好收成。而日本從地理上講,正好處於溫帶地區,在這種環境裏,稻米要是好好照料就可以克服環境的不利條件取得好收成,要是不用心耕種就會歉收了。所以,古代的日本人只能全心全意地種田。日本有種形象的說法,認為“米”的意思就是要照料“八十八”次。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裏,日本人自然就養成了“以勤勞為善”的信念,這到現代社會裏就換成了加班的形式。

日本的公司和中國很不一樣,日本人的就業觀也跟中國人大不相同。像豐田、松下、三菱這些大公司雖然都是私企,卻有著中國國企的一些影子。在20世紀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日企曾經有引以為傲的三大法寶,就是“年功序列”、“終身雇傭”和“企業工會”。“年功序列”,就是按資歷排輩;“終身雇傭”很好理解,就是公司一輩子雇用你;“企業工會”就是在企業裏成立工會,這個工會會照顧員工從入職到結婚、搬家、生小孩兒一直到退休的方方面面。那時候,日本人進了大的企業就像上了保險,基本上得到了鐵飯碗(除了20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後發生經濟大衰退和裁員外),所以他們在選擇企業時通常很小心。日本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工作的出發點不是我要做什麽工作,而是我要進哪家公司。在日本,進入豐田、本田、索尼、松下這類的大公司也是很多畢業生的追求,因為在這些公司工作最穩定。

這樣的企業,加上日本人的報恩心理,還有日本人的集體意識(大家都加班,自己也不好不加),就培養出了責任感。既然沒有公司就沒有現在的家庭,那就把公司當成家;既然公司幫忙照顧家裏的事,那自然也要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家的事。雖然現在大多數的日本人不用再種田了,但他們仍然很勤勞,變成了在公司裏夜以繼日。

當然,這樣的情況在經濟泡沫破裂後出現了很大的不同,不是說日本人不再需要加班了,而是日本企業的“三大法寶”不再那麽管用了。現在的日企也出現了“能力至上”的傾向,就是不再按照資歷而是按照能力來;終身雇傭在經濟泡沫破裂後悲慘的大裁員浪潮中也不復存在,現在的日企其實也是會裁員的;還有工會組織,它們之前在照顧員工、代表員工跟企業談判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因為經濟長期不景氣,工會也沒有再要求資方給員工漲工資。不過雖然有這樣的變化,“三大法寶”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有位日本朋友是一家日企的資深人力資源師,她大學學的是語言學,之所以做了一份跟專業完全不相幹的工作,就是看中了該大企業的金字招牌。她工作之後從來沒有跳過槽,而且她說日本的年輕人也很少換工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日本經濟還沒有完全復蘇,找工作不那麽容易;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跳槽之後很多事情都要從頭開始,而大部分日企是按在本公司的工作年限計算工資的,這帶有“年功序列”的影子。最後,隨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強力推行他的經濟復蘇政策(這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不僅給金融市場注入了活力,也開始讓企業和消費者振作起來,在日本成為一個熱點話題。日本人甚至專門發明了一個詞語,叫“安倍經濟學”),日本經濟出現了全面向好的勢頭,這讓工會組織又恢復了活力,因為企業贏利了,所以工會又向雇主方面提出了加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