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好一個養豬場(第2/3頁)

中國自秦朝開始,統一是主流,分裂就意味著亂世,是不受天下人歡迎的。而天竺這裏,分裂是主流,統一基本沒有出現過。所以地方上的離心傾向是很嚴重的!

而且,陳淮清治理天竺的辦法不是移風易俗而是入鄉隨俗。並沒有拿天竺的傳統文化開刀……天竺的傳統文化奴性太重,簡直就是為外來征服者量身定做的。所以歷史上征服印度的外來戶,不論是來自中亞還是西歐,都毫無例外的保留了印度傳統的種姓制度。哪怕是強調平等的伊斯蘭教,在印度也照樣實行種姓制度。

而陳淮清就算要滅絕了天竺文化,實在也沒有什麽更好的東西可以取代。這中華傳統的儒皮法骨,可是講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要是灌輸給了天竺的首陀羅和達特利,那不是在鼓勵他們造反革命嗎?

陳淮清在深入了解了婆羅門教文化之後,都有點佩服達瑪波羅的雅利安人祖宗了,怎麽就想出這麽好的辦法了呢?

不過,保留天竺的傳統文化並不等於要放棄自己的文化,而是要對天竺的傳統文化進行吸收和改造。

和明洲十六國和南番諸國采取的做大國人並且逐步壓縮野人的政策不同,陳淮清的國策是民族融合——讓漢族征服者和天竺上等的雅利安人後裔融合,共同奴役中下層賤民。

而要融合,自然就要有一個互相接觸和改造的過程。不僅是漢人征服者要放棄自己堅持了一千多年的平等(當然是相對的)觀念,去當個作威作福的特等婆羅門老爺。天竺的貴人階級也要接受漢人的儒學和考試做官的理念——當然不是考卷面前人人平等,而是只有婆羅門和刹帝利這兩個種姓的男子才能去參加儒學、佛學和武學科舉,吠舍種姓的男子可以參加雜科科舉。等級再低的賤民就不能參加科舉了……

陳德興只是看著陳淮清,沉吟著並不說話。

陳淮清又道:“……所以治天竺的地方不能單用流官,單用流官不足以教化地方。而國人政治也不能用於天竺,天竺人口太多,單是老夫的英國就有三千萬之數!若要以國人治理,則需要三百萬眾,咱們現在可沒有那麽多國人啊。因此治天竺就只能威恩並施,易俗和隨俗並用。這些鎮守恒河北岸和孟加拉各處的公府,也是用來傳播儒學,教化天竺之婆羅門、刹帝利之種的。同時,公府還要負責監視各地佛寺,佛教將是天竺的國教,佛門自然就不再是清凈地了。必須要嚴加控制!”

佛門清凈地的概念大約只有中國才有,在別的地方,佛教都和政治牽扯很深,自然就沒有什麽清凈的可能了。天竺這裏也是一樣,佛教是國教,同時還要和儒學融合一體,走釋儒一家的路子。而且,佛寺還將是推廣漢字漢語的據點。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陳德興靠在椅子背上面,直視著陳淮清的眼睛,緩緩的點頭:“大人的意思,是不是這些國公並沒有變成大公的一天?”

國公如果不變成大公,哪怕有一百個,也不過是和英王王庭共治地方,並不會造成英王國的分裂……至少在陳德興、陳德芳兄弟的有生之年,這樣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剛才還其樂融融的一對父子,現在卻神色嚴肅的靜靜互瞧。旁邊的楊婆兒,也摒住了呼吸,還轉著腦袋四下打量,發現沒有什麽不應該出現的人物,才輕輕籲了口氣兒。

現在可是兩父子攤牌的時候了!萬一要有什麽爭吵,可不適合讓第四個人聽見……

噼啪一聲,卻是大殿中的蠟燭花爆開。

陳淮清一笑,搖了搖手:“國公就是國公,如何會變成大公?這事兒就算老夫同意,吾兒德芳也不會答應的。老夫一旦歸天,恐怕就要有一番兄弟反目了!”

陳德興聽了這番表態,心裏卻是一聲嘆息:就算不封大公,那麽多的國公也夠陳德芳煩惱的了。都的列爵治民的國公啊!而且還有自己的軍隊,還要負責一地的教化。時間一長,難免就要做大難治。就陳德芳那點肚量,大權一朝在握,一定會想方設法限制自己的這些親兄弟的。沒準就一道高墻,把這些國公爺圈在城裏面當個富貴囚徒了。

不過這事兒和自己沒有什麽關系,這些便宜兄弟,隨他們去吧。自己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可管不了那麽許多了。

陳德興大笑起來:“婆兒,拿紙筆過來!”

楊婆兒答應一聲要去,陳淮清卻叫住她:“拿紙筆做什麽?”

“自然是給朕的那些兄弟寫道諭旨了,世襲莽替,除謀反大逆外縱有大錯亦不加罪……”

陳淮清淡淡一笑:“那就多謝了。不過,老夫的子孫,老夫自有辦法保全……便是沒有這些諭旨,想來也不會出什麽狀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