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野心

朱四九被大隊騎士簇擁著,出了他在伊犁河畔的大本營大清縣城足有十余裏了。大清縣城是朱四九的西征軍花了一年多點兒的時間,動用了上萬官兵和三萬多奴隸才修建起來的軍堡。六面棱堡的設計,倚著伊犁河南岸而築,城池巨大,其內可以屯駐數萬大軍。大清城周遭還有十二支城羅列,支城和主城之間則是以農奴為勞動力的農場牧場。

這裏明軍在天山省以西的最大依托,過去的近一年,天知道有多少物資運過來,大清縣城和周圍的十二支城裏所有的倉庫,都堆滿了供應大軍的糧草物資。大多是從天山省各處搜刮來的,朱四九的狠辣多少也是被迫的,十萬大軍的消耗是非常驚人的。如果沒有馬車鐵路或水運支持,離開中原幾千裏的這支大軍,就只能在因糧於敵了……說的難聽一些,就是搶劫!靠搶來的糧食、牛羊和農奴,支持十萬大軍的消耗。雖然在身後留下了一個殘破不堪的天山省讓大明朝廷頭疼。可是十萬大軍,卻能吃飽穿暖,有馬匹可騎,有民夫可用。雖遠征萬裏,卻不覺得太幸苦。

現在大軍所過之處,還是大明伊犁府的控制區。除了大清縣之外,伊犁府下還有伊南縣、伊北縣和大湖縣等三個縣。伊南、伊北兩縣,就沿著伊犁河南北兩岸展開,都是一座主城加十二支城的模式。不過卻不是支城環繞主城,而是沿著伊犁河一字排開,每城相隔都不足百裏,其間同樣是農場、牧場林立,也都是以農奴為主要勞力。而這些農場、牧場的主人,則是西征軍的官兵。

朱四九是陳德興的小兄弟,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陳德興一手教出來的。因而他的行事作風,和陳德興很有幾分相似!從河西一路打到天山,沿途的異族部落都被他裹挾擄掠一空!財物充作軍用,人口則掠為奴隸(農奴、牧奴),到了伊犁河兩岸後,則將人口分配給了願意在伊犁河畔安家的將士。不僅明軍將士有份,郭侃、嚴忠濟和劉整所部的將士,同樣得到了田莊和農奴。

短短的一年多,伊犁府四縣就已經建起了不下兩萬座農場、牧場,擁有農奴和牧奴不下四十萬(不僅有從天山省掠來的人口,還有在河西、青唐作戰時掠到的人口)。另外,幾乎所有的官兵,都有了“戰地夫人”,在伊犁四縣的縣城、支城裏有了一個小家。還因此誕生了許多個小生命……

現在大軍出征,不少“戰地夫人”就懷抱著繈褓中的嬰兒在大路兩旁呆呆地看著,滿臉都是復雜的表情,麻木、怨恨、擔憂,全都糅合在了一起。還有不少伺候“戰地夫人”的農奴已經匍匐在塵土當中。大明已經是這片土地的主人,而此次出征的大隊人馬的威勢之盛,更超過他們見識過的任何一支蒙古人的精兵!

在過去的幾個月休整時間裏,朱四九還對跟隨他作戰的三支藩鎮軍進行了一番整編。將之改編成了三個步兵師,和明軍主力完全一樣,都是18000人的大編制。原先人數最少的郭侃部是沒有那麽多人的,則由朱四九利用手中的職權,幫助募集勇士補齊,朱四九的不少家臣門客,也都一齊補入了郭侃的銀甲師。這支部隊,現在可以說是朱郭共有了。朱四九本人迎娶郭侃之女的原因也在於此。

和抄掠西域,私蓄童軍相比,利用郭侃的牌子組建自己的私軍,恐怕才是最接近謀逆的行為!

不過遠在幾千裏上萬裏外的陳德興要發現這個行徑卻不容易。因為擴充郭侃所部仿佛是當然的,郭侃所部一向是大明藩鎮軍中戰鬥力最強的,甚至比大部分大明正規軍都強。西征路上他們又一直充當先鋒,功勞苦勞比誰都多。擴充一下有什麽不妥?西征軍的終極目標可是滅亡大蒙古國!難道不需要精兵強將了?

而且西征軍現在是越打越遠,離開中原腹地好幾千裏,其間至少三四千裏都幾乎是白地,根本不可能供應十萬大軍往東打,想要伊犁鼙鼓動地來也不可能。所以擴充藩鎮軍對大明帝國的威脅幾乎等於零,因此總參謀部和陸軍部在接到西征軍軍將司的報告後,研究了一下就都批準了,報到陳德興那裏也沒打回票——在陳德興的計劃中,郭侃、劉整、嚴忠濟三位都是“有去無回”的主兒,就在西邊找個地方建國吧,不管是去兩河還是去波斯,都無所謂,哪怕打到歐羅巴去搶了忽必烈的地盤也行!

正是因為了解陳德興對西征藩鎮的態度,朱四九才會大肆擴充自己的實力——南明洲的封國怎麽能和西域的兩河、波斯還有歐羅巴相比?既然郭侃、劉整、嚴忠濟都能在西域建國,那自己為什麽不能?

而且,要建國就該建個大國!西方那麽老大,怎麽都要弄個幅員萬裏的大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