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誰先得手

午時將近,風和日麗,氣溫也不算高,是個兩軍決戰的好時候。八國聯軍在確定對手不會出寨交戰之後,開始緩緩向前推進。二十一個步兵方陣,分列成了三排,仿佛一大片移動到長槍從林,徐徐向前,除了整齊的腳步聲,整個戰場上仿佛再也沒有別的響聲發出。

“其徐如林……”

伯顏站在望樓之上,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脫口而出就是《孫子兵法》上的話。

德裏蘇丹國大軍的營寨是背靠亞穆納河紮下的,一河之隔就是德裏城高大的城墻。營寨和德裏城之間有浮橋相連,一旦交戰不利,大軍隨時能退回德裏固守。營寨紮成了狹長的形狀,好像一道屏障,擺在德裏城東北。營寨是在伯顏的指導下修起來的,並不是木頭寨墻,而是由兩道低矮的夯土胸墻構成,夯土胸墻之中還有一個個修成了半圓形的炮壘。在外面一道胸墻之外,則是深達兩丈,寬三丈的壕溝,還引來了亞穆納河的水。

德裏新軍的弓箭手和火槍手,則在第一道夯土胸墻後嚴陣以待。大炮也都架了起來,填裝上了實心彈,將炮口對準了如林而進的八國聯軍。

德裏新軍使用的也是復合弓,和波斯中亞使用的型號類似,在八國步兵未至之前,已經射了一排出去,箭簇斜斜插在地上,組成了一道層次分別的白線。這就是步弓的有效射程。蒙古人提供的火繩槍就是在歐洲戰場上繳獲的天道二年式,有效射程比德裏軍的復合弓要大,不過伯顏還是建議印度新軍將火繩槍的開火距離和復合弓統一,都在七十步左右。

在德裏軍營寨的第二道胸墻後布置的則是狼牙棒和釘頭錘,就一如當初蒙古人在同明軍作戰時那樣——對付渾身上下都被鋼甲保護起來的敵人,彎刀基本上沒有用,狼牙棒和釘頭錘才是正確的選擇。

不過各級帶隊的軍官,手心裏還是攥著一把冷汗,死死的看著八國聯軍的大隊緩緩逼近己方大炮的射程以內。

說是八國聯軍,其實上陣的就是英、宋、呂、蘇四國軍隊,而且大英水軍的黑人武士也沒有上戰場。他們並不是專業的步兵,陳德芳帶他們前來不過是為了壯一壯聲勢而已。現在這些黑人和三佛齊、拉達克、古格還有薩迦派法國的軍隊一塊兒守著營寨。

所以擺在戰場上的,就是二十一個步兵旅和一個屬於英軍的炮兵旅。另外,聯軍還有兩個輕騎兵旅,都是史天澤的軍隊,都是無甲的輕騎兵,不能用於沖陣,因而就被部署在戰場後方待命,也沒有參加作戰。

當聯軍大陣逼近德裏軍營寨兩裏半開外的時候,策馬走在二十一個步兵方陣之後的陳德芳突然高高舉起自己的馬鞭,大聲下令:“停步!”

就聽見一陣短促的沉悶號聲響起。所有的步兵方陣突然間就停止了前進,令行禁止,仿佛一人!

陳德芳滿意地點點頭,就沖著這份嚴整,這裏的二十一個步兵旅就已經是不亞於大明陸軍的精銳了。

“就按操典接戰吧,先炮擊,再步兵沖鋒。”

陳德芳仿佛是宋朝的所謂“閫臣”,書生掌兵,以文禦武。具體的作戰當然有參謀和下面的軍官負責,英宋蘇呂四軍的許多高級軍官都在大明陸軍軍校裏面進修過,而且還開了隨營軍校,大部分中下級軍官都是隨營軍校出來的。

利用軍官學校批量培養標準化的軍官,其實也是一場意義深遠的軍事變革。這讓朝廷或是文官政府可以輕易掌握大量的軍官資源。如果再配合上滑膛槍、線膛槍、青銅炮這樣容易標準化生產,容易被士兵掌握,但是威力卻比以往需要長期訓練才能用好的冷兵器更加強大的武器,就能讓文官政府掌握一支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了。

炮兵陣地上,三個炮團的108門3寸青銅大炮和一個攻城炮兵營的12門8寸臼炮已經前後梯次布置完畢。

“距離三裏!目標敵軍營寨!”

“所有直射炮連,開火!”

炮旅的旅長一直湊在三角架支起的望遠鏡上,一聲令下,雷鳴般的怒吼聲就在原野上蕩開,炮口噴出的白色硝煙頓時在戰場之上彌漫。

厚重而沉悶的炮聲拍在耳膜上,讓伯顏的眉頭越擰越緊。僅僅是大明的藩國軍,火力已經威猛如斯,若是遇上明軍主力還不知道強悍到何種地步呢!聽說,大明海軍還有裝備了108門大炮的巨艦!那麽多的大炮,都是青銅所鑄造,而且鑄炮的成功率又低,也就是十之二三。雖然青銅還可以回收大半,但是損耗依舊驚人。鑄造如此多的火炮,花出去的錢恐怕都要堆成山了。

看來那南北明洲有金山銀山的消息不虛啊!

可惜大蒙古的水軍實在太弱,去不得明洲,奪不到足夠多的金銀。即便入主了巴黎,奪到了歐羅巴的大片富庶平原,大蒙古的財力仍然不能和大明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