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老陳悟道

在天竺著名的古城華氏附近,一處名為佛陀加雅的地界,旗幡飄揚,行帳層疊。居中的明黃大帳就設在一片畢缽羅樹林旁。天竺大英王陳淮清並不在明黃大帳內,而是在一棵畢缽羅樹下坐著,屁股底下是個草墊子,盤腿面東而坐,閉著眼睛一動不動,也不知道是在苦思冥想,還是在打瞌睡。

樹林外面的明黃大帳旁,還站著幾個光頭的和尚和帶發的尼姑。和尚是鳩摩智波羅、八思巴、白瑪鐵木和永心大和尚。尼姑則是達瑪波羅,婀娜窈窕,秀發披肩,臉上倒是寶相莊嚴,站在那裏動也不動,只是雙手合十,望著林子裏面的陳淮清。仿佛只要他一招手,她就會飛奔過去,輪流和他雙修……根據密宗的某些理論,雙修是有助於明悟的。

永心大和尚是從歐羅巴途徑埃及走紅海、阿拉伯海、印度洋、孟加拉灣等地輾轉抵達的,還帶著馬木魯克蘇丹拜伯爾斯希望和大明修好的親筆信。一共兩封,一封給陳德興,一封給陳淮清。

這位大和尚跑到佛陀加雅來,主要就是為了送信。其次才是參觀佛陀悟道的地方。結果居然看見陳淮清坐在據說是佛陀悟道時所坐的位置上面,也正煞有介事的在悟道呢!

順便提一下,正在悟道的陳淮清是路過佛陀加雅,正親率八萬聯軍跟在兒子陳德芳的水軍之後,沿著恒河水路並進。目標正是距離恒河只有一百多裏的德裏。

如果陳德芳的水軍一路奏凱,打通了主力大軍的後勤水路,那麽陳淮清就會率領大軍去攻打德裏。估計會在那裏和德裏蘇丹國展開一場殊死血戰。如果能夠戰勝,那麽德裏蘇丹國在中天竺就很難立足了,只能龜縮西北天竺,依附蒙古人苟延殘喘了。

因而此戰正是天竺佛教能否復興的關鍵!

除了用刀劍傳播佛的真理之外,陳淮清還打算在佛陀加雅和東天竺的婆羅門教智者進行一場辯法大會。以此證明佛教才是大道所在——天竺歷史上,佛教和婆羅門教的鬥爭主要就是以辯法的形勢展開。一場辯法的勝利,往往會讓許多寺廟改宗,會讓許多僧侶轉變信仰。這樣的鬥爭形勢在中原同樣存在,八思巴和永心大和尚都曾經參加過辯法。自然知道其中的艱難,宗教辯法本來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昔日陳德興借用明洲發現這個神跡來贏得辯法,壓倒三教,樹立天道教威信的辦法,在宗教辯法中只是偶然現象。

大多數的宗教辯法,都是理論對理論的……要真有法術就是鬥法了。如果要跨越教派進行辯論,那就必須用對方的理論駁倒對方,抓住對手理論的缺陷一頓猛批。這就要求參與辯法的雙方都熟悉對方的教派經典,而且還德能言善辯。陳淮清根本不懂婆羅門教,自然不能親自出馬。於是就將八思巴和白瑪鐵木請來,再加上鳩摩智波羅和波羅姐妹,組團去和婆羅門智者講理。

如果講理能贏,那些婆羅門智者連帶他們的寺廟都要改成佛寺——當然是那種可以娶妻、繼承和保留種姓制度的寺廟。如果辯法不勝,那麽陳淮清就會允許境內的婆羅門教繼續存在一段時間,不過會對信奉婆羅門教的村子征收額外的人頭稅,而且在選拔官吏的時候也優先選擇高種姓的佛教徒。

總之就是要用和平的手段將天竺的婆羅門教徒轉化成佛教徒。同時還要將大乘佛教扶上全天竺國教的地位!

“……此次西征德裏,乃是除魔衛道。昔日佛教之所以沒落於天竺,就是因為只有弘法之願,沒有衛道之劍。應該以經弘法,以劍衛道。只有誅除佛敵,佛理才能大興。當以佛陀之刃,反對外道之刃。當以佛陀之聖戰,反對外道之聖戰。只有如此,佛教才能世世代代昌盛興隆。”

“佛法太過龐雜,經卷多如牛毛,真偽難辨。僧侶究其一生,也難盡曉其中真理。相比之下,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天道教之經文就簡單多了。簡單才方便信眾學習,才能吸引愚昧之民皈依。這教派之爭,歸根結底不是靠講理而是要比人多的。人多力量大,打起來才容易取勝啊!那個投靠了伊斯蘭教的覺信尼姑家的道理就不錯。普通信眾,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行了。他們伊斯蘭教不也這樣,只要相信‘萬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就行了。”

“一味避世出家,只知個人修行,只曉經營法產,卻漠視國家興亡。如此焉能不招致法難巨禍?避世隱修之僧當然可以有,但是數量一定要有限制。今後天竺佛教應當入世,佛教不出三界,當入紅塵。僧侶也可繁衍後代子孫,法產也當依律納稅。如此崇佛之國才不至於衰弱,國強才有力量弘法……”

“群龍無首,內爭不熄,也是天竺法難的一大根源。歐羅巴有所謂大公教會,可以號令四方,帝王公侯莫敢不從。天竺佛教也應該效仿一二,該有個普世僧團來號令天下佛徒!僧團根本之地,就是佛陀悟道之地。當修復此地的大菩提寺、那爛陀寺、超戒寺、飛行寺,以為佛教神聖之地。然後孤王再以大寶天聖法王之名號令天下,一如西方大公教會之宗主。孤王百年之後,再傳大寶天聖法王之位給兒孫,如此才能世世代代護佑佛教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