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漢八旗和蒙古士爵

這時正是兩河流域最好的季節,忽章河南岸,茫茫的大草原上放眼四望一片翠綠,零星點綴著一處處小小的蒙古包。白雲也似的羊群,在草原上面流動。在這一片綠色的土地上面,一條白色的長龍在滾滾向前,蒙古騎兵、漢軍騎馬步兵、騾馬拖拽的大車、馱著銅銃的駱駝,還有垂頭喪氣被繩索拴著步行前進的色目俘虜,一路向南。

得勝的忽必烈大軍,此時正在向南挺進,目標是忽章河中上遊的富饒土地,忽氈(苦盞)、麻耳亦囊、俺的幹。就是被天山、阿賴山環抱的費爾幹納盆地。那裏是兩河流域最富庶的農耕區,阿魯忽的王帳之前就設在忽氈附近。

“……當以谷地為根本,北據亦列河,南取阿姆河,置路府於阿裏麻裏、撒麻耳幹(撒馬爾罕)、不花剌(布哈拉)、玉龍傑赤(花剌子模綠洲)、那黑沙不等城。推行釋儒,以佛治心,以儒治國……此乃控扼三河,再興蒙古之上上策!”

這是忽必烈的頭號謀臣劉孝元在給忽必烈提建議。在忽章河大戰後,這對君臣在南下途中,就常常並轡而行。一邊趕路,一邊商討大蒙古國的未來。

劉孝元的意見就是放棄蒙古荒涼的本部,改以富饒的費爾幹納盆地為根本。北面占據亦列河流域,南面控制阿姆河流域。在阿裏麻裏、撒麻耳幹、不花剌、玉龍傑赤、那黑沙不等西域大城設立路府作為地方統治機構。

然後再推行喇嘛教和儒學,以喇嘛教迷惑人心,以儒學治理國家。這樣就能在三河(指亦列河、忽章河、阿姆河)流域建立大蒙古國新的統治中心。

這個計劃仿佛是不錯的。蒙古草原固然是蒙古人的發源地,但是那塊地盤是個苦寒之地。早個幾十年,蒙古人還能吃大苦的時候,以蒙古草原為本據地當然不錯。可是如今蒙古人早就享受慣了,還要以蒙古草原為根據地就得占有中原,用中原財富去養草原上的蒙古人。窩闊台、貴由、蒙哥三代大汗,都是這樣做的。到了忽必烈這裏,中原丟了,自然沒有財富去養草原。以陳明的強盛,沒準還會三天兩頭出兵草原殺人放火,忽必烈要再以草原為根據地那就在找死了。

但是蒙古草原是大蒙古國的根,也是大汗法統的象征。大汗可以不常駐草原——忽必烈之前的蒙哥也不常駐和林,而是以別失八裏為本據點——但是不能沒有蒙古草原。如果沒有蒙古草原的忽必烈可以稱大汗,那麽薩萊的別兒哥,蔑剌哈兀的旭烈兀(此時已經死了,但是忽必烈還不知道)又為什麽不能當大汗呢?

而現在,蒙古草原已經落入海都之手!

如果忽必烈不盡快反攻奪回蒙古本部,大蒙古國很有可能會徹底分崩離析變成四份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讓忽必烈擔心的事情——哪怕大蒙古國變成四份,占據西域三河之地的忽必烈還是擁有一個相當龐大的帝國。

最讓忽必烈擔心的是海都和陳德興還有天道教之間的特殊關系!根據塔察爾早些的報告,陳德興在四川抓到了貴由汗的女兒寶音特穆爾,而且還毫不客氣的牽手了。而寶音特穆爾是窩闊台系的公主,是海都汗的堂妹。據悉,海都就是被她忽悠成天道教徒的。

在海都和寶音特穆爾的推動下,天道教極有可能在蒙古本部廣泛傳播,甚至成為蒙古本部的國教!

到時候海都統治下的蒙古本部,就會變成陳明的附庸。草原上的蒙古人,甚至有可能變成蒙古八旗兵!

到那時忽必烈還能在三河流域坐穩江山嗎?

看到忽必烈皺著眉頭沉默不語,劉孝元已經明白了大汗的擔心,不過他卻沒有去接這個茬。反攻蒙古根本不現實,幾十萬追隨忽必烈西遷的部眾,這兩年可沒少吃苦。現在好不容易占了塊富庶地盤,還不讓大家好好享受兩年?

這時候,誰肯再去萬裏遠征去蒙古?況且,真把海都逼急了,馬上投靠陳德興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反攻蒙古這事兒,劉孝元壓根不提,而是繼續說著怎麽治理“三河”之地。

“……三河之地,有草原,有大漠,有大城,也有富庶農耕之土。其草原位於亦列河兩岸,最是肥美;富庶農耕之地位於谷地、忽章河之中上段及花剌子模綠洲;其大城如撒馬耳幹、不花剌,則靠近波斯,位於阿姆河北岸。總的來說,三河之地乃是以農耕為主,大城工商次之,遊牧更次之。我大蒙古欲牢控三河,便不能只牧不耕,無視工商。中原之敗,教訓累累,如今征戰,乃是鋼甲火炮第一,弓馬騎射次之了。遊牧之地只有弓馬,出不了鋼甲火炮。因而大汗當使蒙古、漢軍牢控農耕之地和工商之城。”

忽必烈也把思緒拉回了三河之地。劉孝元總結的中原之敗的教訓仿佛是很有道理的。遊牧騎兵對上鋼甲長槍兵、炮兵和輕重騎兵的組合沒有一點優勢,讓人打的滿地找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