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大宋炮隊,臨安堅城

大宋鹹淳四年四月末,江南,臨安。

臨安的街道,仍然一如既往的熙熙攘攘,仿佛沒有受到海禁太多的影響。臨安城的商人百姓穿著鮮亮考究的衣服,在街頭摩肩接踵的湧動。連接大運河的幾條河道上,滿載貨物的船只,檣櫓相接。運來的是產自江淮、浙東和江南的米糧,北地和高麗的藥材、毛皮、玉石,還有赫赫有名的南芬鋼打造的兵器和盔甲——這可是如今江南團練首領們的最愛,穿一身南芬鋼甲,上了戰場就多了幾條性命啊!而通過這些河道運走的則是產自臨安的絲綢、漆器和紙張,數量之大,壓得一艘艘內河貨船都快沉到水裏去了!

只是這些貨物都運去什麽地方?江南東路、浙江東路和淮南東路這些日子對絲綢、漆器和紙張的需求是不是大了一些?

和運河水上檣櫓相接的場面形成鮮明對比的,大概就是臨安城南錢塘江江面上的清冷了。如果早幾個月來到這裏,看到的可是另外一副盛況。從舟山過來的商船就在錢江岸邊的碼頭上排著長隊,挨個等著裝貨卸貨。可是現在,錢塘江上,除了幾艘打漁的小木船,大概就是正在巡邏的水軍戰船了。因為靠近海口,臨安城隨時有遭遇明軍入侵的威脅,不嚴防死守可是不行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由,最近這段時間,將行在所遷往洪州(江南西路)的聲音漸漸開始在朝裏朝外響亮起來了。

賈似道知道,這一定是江萬裏在背後煽動。江萬裏是江西團練的首領,洪州又在江西。行政所一旦遷往洪州,六千台勇,又如何能對抗八萬贛勇?

可是不遷行在所,就臨安這個緊靠大海的地形,誰知道什麽時候會有成千上萬的鋼甲兵泛海而來,突然出現在臨安城外?就靠賈似道的六千台勇和不過一千五百殿前諸班直,還有一些屬於三衙新軍的部隊,總共有三萬余人,真的能守住諾大的臨安城?

這事兒,連北內德壽宮裏面的太上皇也不相信,今天賈似道覲見的時候,趙昀可沒少提遷行在所的事情。而當今天子的親爹,榮王殿下仿佛也是這個意思。

雖然洪州也不是什麽攻不破的堅城,但是好歹比臨安安全啊!住在臨安城內,簡直連覺都睡不踏實,生怕一閉眼睛就再也睜不開了——睡夢裏面就給攻入臨安的明軍給殺掉了!

事實上,賈似道自己也不安心,只是就這樣遷往洪州,又實在是不甘心!

奸臣出了北內,坐在轎子裏面,滿腦子都是遷不遷行在所的事情。遷行在所,各個方面來說都是有利的。唯獨一點,朝廷就不是奸臣能控制的了……

這時,轎子突然停了下來,外面傳來了廖瑩中的聲音:“太師,已經到了。”

賈似道應了一聲,轎簾已經被人掀開來了,賈似道下意識的就鉆了出來。這位執掌南宋一國重權的太師公,這一兩年來真是衰老的飛快,須發白了一多半,臉上的紅光和自信的神采更不知去了哪裏,剩下的只有疲憊。

他擡頭看了下四周,發覺不是西湖,便問了一句:“這裏是……哪兒?”

“這裏是錢江碼頭啊……”廖瑩中已經到了賈似道身邊,低聲提醒,“您不是要來錢江碼頭視察海防麽?”

“海防?”賈似道仿佛如夢初醒,手按著額頭,“居然忘記了……真是老糊塗了!”

廖瑩中道:“太師日理萬機,諸務繁忙,一時想不起來也不足奇的。”

賈似道點點頭,四下看了看,道:“視察什麽?”

廖瑩中忍不住一擰眉毛,這賈似道的記性真是越來越差了,竟然全都忘記了。他擡手一指碼頭附近,就扼守在錢江口的一座城堡。

“太師公,您是來看錢江堡和新鑄的青銅大銃的。”

“對對對,是青銅大銃鑄好了!”賈似道這才完全想起自己為什麽不會葛嶺而是大老遠跑到錢塘江邊上來了。原來大宋的士大夫們雖然輕武,但是對於先進武器的興趣卻是非常高的。他們可不會如滿清王朝的那群朽木一樣,在被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教訓過後二十年,還在八裏橋之戰中用老祖宗傳下的弓馬騎射去對付英法聯軍的米涅步槍。

在四年多以前的臨安之變中,賈似道和南宋朝廷已經領教過青銅大炮的威力,他們又怎麽會無動於衷?實際上在賈似道控制了南宋朝政之後,他就下令禦前兵器所,兵部的軍器監全力以赴研制大火銃。

不過研制的過程和蒙古一樣不順利——畢竟他們不像陳德興知道後世火器發展的大致方向,也知道青銅大炮的大概的模樣和尺寸,還知道炮架的構造(陳德興前世喜歡玩模型,家裏面有模型青銅炮)。

而且,銅在南宋士大夫心目中是非常緊缺的東西,宋朝的工商發達,生產的手工業品數量遠遠超過前朝,農產品產量也很高。而銅錢的鑄造卻遠遠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出了銅錢短缺的局面。所以賈似道和南宋朝廷的大官們一開始都想讓工匠們鑄造鐵炮(這個彎路歐洲人在歷史上也走過,畢竟鐵比銅要便宜)。但是鑄鐵的難度遠遠高於青銅,兩者的熔點就差了七百多度!因而南宋的鑄炮活動在初期進展緩慢,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