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埃及大汗忽必烈?

儒家思想的核心——當然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核心,而不是蛻變成心靈雞湯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是一個政治學派!和後世要將赤旗插遍寰宇的科學共產主義一樣!

原味的儒家核心就是“復禮”,恢復周禮!實際上就是以西周為範本,建立一個秩序良好的封建社會。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什麽的……這一套東西到了明清,演化成了一套只管束下級,管不了上層,上層對自己是自由主義,對下層則大搞封建壓迫的“封建禮教”了。

這樣的封建禮教,若是叫孔子見了,保管批判成“禮崩樂壞”。實際上儒家理想中的“禮”,不僅用來約束下層,同樣要用來規範上層包括天子本人的行為。

孟子對齊宣王所說的“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才是早期儒家欲復之禮的準則。那種只要求下級無條件服從上級,什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奴才理論,在宋朝肯定還不存在。更早的春秋戰國那就更別指望了,那時候的君臣關系也是要講點權利和義務對等的。

從某種角度而言,所謂的“禮崩樂壞”就是社會各階層之間,上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出現不對等。一部分只享受權利,而不盡自己的義務,另一部分人失去他們的權利,而淪為了殘酷壓迫的對象。

而華夏文明的治亂循環的根源,也在於此!

便是如今奄奄一息,眼見就要被陳明取代的南宋,其衰亡之因,實際上也是權利和義務的不對等——士大夫習武從軍的義務,被趙家天子給強行解除了。從宋朝開始,漢家王朝出現了個很奇怪的現象,掌握國家主要財富和權力的士大夫階級,是沒有保衛國家義務的!

可以這麽說,孔子、孟子的理想——復周禮是對的!建立一個秩序良好的封建社會也是對的。但是他們找對了方向,卻找不到通向正確方向的道路。

而那些自以為繼承了孔孟之道的後世儒者,不是把路子越走越歪,就是幹脆連方向都沒有了。不再用禮樂制度去建立一個秩序良好的封建社會,而是一味用權術去建立一個表面上鞏固強大的王朝。而這種“帝王權術”的核心就是一個“防”字,防備所有的人,將一切危險都撲滅在萌芽之中……因為禮崩樂壞,沒有了一個人人遵循的封建秩序,君王哪怕將所有權力都捏在手中,還是覺得不大保險,那些有才能、有本事、有實力、有財富的人,哪怕是至親,也被當成危險。

只有迂腐無用之人,才能放心的讓他們去掌握一些權力,當成奴才使喚。從唐朝開始實行,在宋朝完全成熟,並且支配了宋明清三朝的科舉制度,就是要把聰明人變成笨蛋,把強者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結果臨到大難,特別是外敵入侵之時,惶惶天朝,便不堪一擊了。

而陳德興想要華夏跳出治亂循環的怪圈,想讓華夏成為世界,也就必須先復禮——恢復權利和義務對等的禮。只有復了禮,才能徹底消除君王愚民弱民的根源,只有民強了,國才能長久興盛。

另外,在復禮的基礎上,陳德興還要逐漸建立起貴族民主,還要制定一部真正管用的憲法,將來還會有憲政,還會有民主,還會能如紅朝太祖所願,讓人民群眾來監督朝廷監督官員,讓國家跳出周期律。

不過制定和推行一套與時俱進的“禮樂制度”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最大的難度還不在於制定《禮》,而在於讓億萬華夏之民接受《陳禮》,並且將《陳禮》刻入他們的靈魂,變成他們生活的重要部分。

這是需要花費幾十年時間,慢慢實行的事業。如果能夠成功,陳德興才算是真正再造了華夏!

想到這些,陳德興又陷入了沉思,連陳千一領著劉孝元走過來都沒有有留意到。還是楊婆兒提醒了一聲:“大王,元使劉孝元來了。”

陳德興擡起頭,就看見劉孝元眉頭緊皺,仿佛是滿腹心思一般的走來了。陳德興沖身邊的趙復點點頭,吩咐道:“《陳禮》是大事情,須得仔細斟酌,步步推行……江漢先生,你且替孤王好好參詳一下。”

“好的,大王的吩咐,臣都記在心裏面,待回了燕京,可否再找些大賢一塊兒參詳?”

陳德興點點頭,道:“自當如此……記著找上墨影娘。”

“臣知道了。”趙復行了一禮,便轉身離開。陳德興和劉孝元之間的談話可是最高的機密!

陳德興這才招手叫劉孝元上前。

劉孝元上前施了一禮,陳德興淡淡地點頭,開口問道:“你可考慮好了?是留在孤王這裏,還是遠去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