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漢家鐵騎VS蒙古火器(一)

“大汗,那些真他娘吃了熊心豹子膽,竟然敢出營戰俺們的蒙古鐵騎!”

不知道是哪個口無遮攔亂說話的蒙古大爺在閉著眼睛瞎扯。忽必烈回頭一看,原來是那個丟了兵權,當起閑散王爺的塔察兒。忽必烈不放心把他留在汴梁,更不敢讓他去河套草原。於是就帶他在身邊一起出征了。

這會兒,塔察兒正捏著個望遠鏡,在看忽必烈的笑話。

的確是笑話!

堂堂蒙古鐵騎,現在大部分都不騎馬,扛著長得要死的長槍和重的要死的狼牙棒在冰雪覆蓋的平原上面結陣!還有一些則擡著好像根黑鐵棍似的火銃正在走上戰場……

而正在開出大營的漢人軍隊,卻是大批大批的騎兵馬隊,一片鋼甲耀眼,大部分騎兵都持著弓箭——這是怎麽回事?漢人弓馬騎射,蒙古結陣步戰?

這真的不是在做夢?

忽必烈哼了一聲,也不理睬塔察兒,扭過頭繼續觀戰——雖然他也覺得有些別扭,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老祖宗傳下來的騎射對付不了漢人的鋼甲長槍兵啊!你塔察兒在遼東就吃過大虧了,現在咋就一點不長進呢?

此刻的明唐聯軍大營西北面的雪原上,兩支大軍正在列陣。一方是明唐聯軍,他們也不是單純的騎兵,而是和蒙古人一樣,都是步騎混合。

居中是大隊步軍,組成了三個旅級方陣。為了方便指揮,明軍在旅級建制下又增設了一個團級編制。一團下轄三營,都是清一色的長槍兵或弓箭手。因而一個標準的明軍步兵旅是包括兩團長槍兵(共六個營)、一團弓箭手(三個營)、一營刀盾手兼擲彈兵和一個小小的指揮連。全旅齊裝滿員有三千四百人,可以在戰場上擺出一個標準的“方陣”——包括六列長槍兵、三列弓箭手,刀盾兵則機動配置,或者遮護兩翼,或者置於前沿護衛弓箭手。

而李彥國所部唐軍隊的“府”級編制,則大致抄襲了明軍的旅。一府三指(指揮)九都,滿員也是三千四百。三府組成一衛,唐軍(李彥國系統)的衛則類似於明軍的師,除了三個府以外,還會配屬牙兵指揮,炮兵指揮(裝備三弓床弩),工兵指揮,輜重指揮和騎兵指揮(最多就三四百騎)各一。也是完全仿照明軍的師進行編制的,一個衛的總兵力滿員大約在一萬三四千人上下。

不過府兵和陳明的士爵兵不同,他們是不支薪,完全靠地產支撐的軍兵,還要負擔部分兵器軍資。因此過重的兵役很容易導致士兵破產,自備的兵器軍資就難免濫竽充數,部隊的士氣也容易低落。

現在兩個明軍隊旅和一個唐軍的府同時擺在戰場上,哪怕是頭一次上戰場的新手,也能一眼分辯出強弱——兩個明軍的旅是衣甲鮮亮,武器精新。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雖然沒有裝備鋼甲,但是卻配屬了其余明軍淘汰下來的步人甲和皮甲,其中站在前排的士兵,都是步人甲護身。他們手中持有的長槍,腰裏挎著的橫刀,至少是鑲了南芬鋼的!

而唐軍的那個府,明顯就差了一截,只有皮甲護身(唐制也禁止民間擁有鎧甲,所以甲胄不是自備的),而且長槍兵並沒有配備橫刀或是別的什麽近戰武器。刀盾手使用的也是笨重而廉價的環手刀。

而無論唐軍還是明軍,現在都擺出了同樣的隊形。刀盾手居前,跪姿對敵,弓箭手居中,長槍兵居後。步陣之前,也沒有任何障礙物。

步陣兩邊是騎兵,兩邊各有數千騎,大隊而行,陣列並不怎麽整齊。但是這些幾乎萬騎的大規模騎兵集團,在聲勢上,比那上萬步軍組成的方陣,還要驚人!而且這兩翼的騎兵,是人人鋼甲在身,太陽光下,泛出刺眼的光芒。他們的旗幟戰襖都是紅色的,其中左翼騎兵集團的紅旗外沿還鑲著黑邊,是所謂的鑲紅旗,而右翼則是正紅旗。都是八旗精銳!

在騎兵和步兵之間,則擺出兩連炮兵。十二門青銅大炮列在兩邊,炮口直指前方。

在這個步騎炮混合大陣的最後,則高高飄揚著王陸飛和李翠仙的認旗。一千余人的玄甲騎兵,身著鋼甲,簇擁著他們左右。這些紅襖將門子弟,都將祖傳的馬槊操持在手中。有些馬槊還按了個梨花槍的槍頭。紅襖軍五十余年的傳承,似乎就在此刻匯集在一起,展現出最耀眼的光芒。復活的玄甲騎兵,將在巨鹿荒原,迎來他們的第一戰!

……

蒙古人,應該是蒙古人和臉色很難看的色目人現在也在列陣。

蒙古人自然是五個騎兵千人隊,那些扛著大槍和狼牙棒行軍的蒙古人都累壞了,正席地而坐休息進餐呢——這些蒙古人的體力雖然比大名府的明軍和李雄、李翠仙帶來的唐軍要強一些。可是這段時間東奔西走了總有好幾千裏!就是鐵打的也扛不住,現在個個都累瘦了幾圈,體力都大不如前了。便是騎馬行軍的蒙古騎兵,人雖然沒有瘦,但是胯下的戰馬匹匹都是馬瘦毛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