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誰是郭汝瑰

士兵和駱駝還有馬匹行進激起的塵土,在忽必烈和他的大臣重將周圍飄動。劉孝元穿著一身嶄新的蒙古袍服,頭上扣著頂氈帽,按著一把烏茲鋼彎刀,不時偷眼打量忽必烈和他身邊那些蒙古將領們。

這是大軍出征前的閱兵!大蒙古國在中原地區的最後一搏,很快就要開始!為了這一搏,忽必烈真的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河北掠來的,從河南、陜西橫征暴斂來的財物,還有大蒙古國歷年的積蓄,幾乎已經耗費一空。全都變成了蒙古勇士手中的狼牙棒、釘頭錘、長槍、擡銃、駱駝銃還有火藥,當然還有賞賜。每一個蒙古兵、色目兵和漢兵,在這次檢閱結束後都能得到一份厚賜,用來激勵軍心士氣。

忽必烈現在已經是快五十歲的老家夥了,這些日子更是明顯衰老起來,頭發已經大半花白,腰背也微微有些彎曲。不過眸子當中仍然散發出一縷縷精光。看著軍隊一隊隊地從面前經過,每經過一隊,他眼中的光芒就明亮一分,連彎曲的腰背也更挺直了一些。他身後那些五大三粗的蒙古人,看到眼前這些擁有全新裝備和戰法的軍隊如鐵流一般的經過,一個個也都眉飛色舞起來。

有了狼牙棒、釘頭錘、擡銃和駱駝銃,大蒙古的勇士還有什麽樣的敵人不能戰勝呢?

“大汗萬歲!長生天保佑蒙古人!”

每個蒙古千人隊從忽必烈的馬前通過,都會大聲歡呼,士氣顯得是那樣的高昂。和去年從大清河畔狼狽逃竄時的蒙古軍仿佛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歡呼聲中,忽必烈突然回頭,看著劉孝元,開口就是流利的漢語:“劉卿,你覺得怎麽樣?如今的蒙古大軍,可否大敗陳賊於中原?”

在劉孝元聽來,忽必烈的語氣中總有那麽一些底氣不足。他看了眼曠野上浩浩蕩蕩行進的大軍,微微一笑道:“大汗,用兵之道並不只是兵強械精,還需將帥指揮得當……陳德興能有今日之勢,並不都在鋼鐵、火藥,其用兵之道也足稱當世名將,大汗不可掉以輕心。”

一番勸說的話語,在忽必烈聽來仿佛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此賊的確善於用兵,劉卿……你也熟讀兵法,可有什麽破敵之策嗎?”

劉孝元眉頭一擰,仿佛在苦苦思索,他道:“用兵之道,自古就將以正合以奇勝。不過在臣看來,正合易,奇勝難。所謂奇,實乃是險,兵行險招是為奇。如果遇到不善用兵的敵將,奇兵往往有奇效,但是遇上陳德興這樣的良將,兵行險招往往會因險而敗。所以在臣看來,欲破陳賊需行正道,結硬寨,打硬仗……”

“結硬寨,打呆仗……”忽必烈重復了著劉孝元的話,仿佛是在細細品味其中的道理。以往,蒙古人作戰都強調離合之道,強調靈活機動,硬寨呆仗是蒙古人不屑打的。

但是現在,北明的騎兵顯然已經和蒙古不相上下——裝備了鋼甲的八旗兵,仿佛比只有皮甲護身的蒙古騎兵還強一些呢!而且北明的步兵也都是騎馬步兵,這種一人一馬(不是戰馬)的部隊上草原或許不夠瞧的,但是在河南地區機動已經足夠了。河南的平原才多大地盤?縱橫不過五六百裏,如果不惜馬力,三天就能跑個對穿了。再說,眼下蒙古人在中原的群眾基礎是遠遠比不上大明的,中原百姓早就知道有漢家王朝崛起,還累敗蒙古!儼然有了一統天下的苗頭,那些想從龍立功,當個開國功臣的北地豪強到時候會站在誰一邊,用腳後跟都能想明白!

所以大範圍的機動作戰,非但不會給蒙古人帶來多少勝算,反而會讓他們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相比之下,還是硬寨呆仗和北明軍扛正面比較靠譜。如果正面不敵,那也甭玩什麽機動了,有這點力氣直接往西跑,去別失八裏再開個局面多好?

想到這裏,忽必烈重重點了下頭:“對!就要結硬寨,打呆仗……”

……

劉陽沿著背街的小巷急急地走著,才轉出來上了大路,就看見一隊扛著狼牙棒的蒙古兵從面前慢慢地開過去。現在開封城裏面的蒙古兵不知怎麽回事,都不用彎刀弓箭,扛著跟6尺多長的狼牙棒上街來溜達。這玩意兒看著就挺沉的,也虧得這些蒙古人扛的動。

劉陽現在剃光了頭,穿上了紅色的僧袍,腦袋上還帶著個雞冠一樣的帽子,渾然一副喇嘛打扮——在河南這裏的蒙古人,大多都跟著忽必烈一塊兒信了喇嘛。所以打扮成喇嘛活動比當個三等漢要安全多了。而且烏斯藏人的長相和漢人差不多,劉陽又行走江湖多年,能說一口流利的蒙古話,藏語也懂一點。遇到蒙古人肯定不會穿幫,遇到烏斯藏人也不怕,大不了冒充蒙古喇嘛……現在也有一些蒙古人篤信密宗佛教,出家當喇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