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要樂極生悲了?

老尼姑的意思,李恒哪裏還會不明白?

忽必烈的大軍方才和陳德興的隊伍較量時已經落了下風。現在李彥國有帶著三萬唐軍加入戰場。忽必烈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打不過,打不過自然只能逃了。而陳德興和李彥國肯定要揮軍追殺——這可是給予蒙古軍最大打擊的機會。更不用說蒙古人在河北掠了一個多月,搶到的財貨婦女不計其數。北明軍和唐軍怎麽肯放過?

要追擊,部隊肯定得散開。蒙古人逃跑就這樣,喜歡四散而逃,途中還會設個埋伏,殺過回馬槍,射個回馬箭什麽的。如果要追的話,肯定沒有辦法保持大隊。便是陳德興的身邊,也不會有多少遮護的人馬……這種喜歡自為將的君王一般都喜歡冒險,有時候還會親自帶兵作戰!

看陳德興這一路過來的經歷,多半就是這麽個人物,不會在身邊保持幾千上萬大隊的。

這就給了李恒一個接近刺殺的機會!

只是一個機會!能不能得手,就得看老天爺的意思了。

不過對楊妙真來說,這事兒便是不成也沒什麽損失。反正李恒根本就靠不住,早晚要設法鏟除的。現在讓他去和陳德興拼一把也不錯,算是廢物利用了。

至於李恒轉手把老尼姑出賣了,讓陳李兩家反目成仇……這個問題,李恒在過河的時候,就反復思量過了。

最後覺得這事兒還真的不行。這叫“疏不間親”,陳德興王妃是老尼姑的孫女,一個愛姬又是老尼姑的遠房侄女兒。而李恒不過是個蒙古人收養的黨項韃子,陳德興到時候會相信誰的話?

當然,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李恒真的對大蒙古忠心耿耿!

這一點老尼姑看得非常清楚。李恒和他的黨項兵都是色目人的身份,他本人又是蒙古宗王移相哥王妃的養子,對蒙古的感情極深。更重要的是,他在漢人這裏根本沒有未來,無論北明還是東唐,都不會重用一個是蒙古人養子的黨項韃子王子。

殺了陳德興,回到蒙古人那邊,就是他最理想的出路。如果錯失了這個機會,陳德興早晚會滅了大蒙古。而且……也不會讓黨項人的大白高國有任何復興的機會!

就在李恒思前想後的時候,他的人馬已經過了大清河,在他的前方,突然傳來了歡呼之聲。他和他的部下,都忍不住擡頭瞻看。

在他們的視線當中,就看見一隊隊明軍和唐軍士卒,或騎馬或步行,隊形散亂的越過那道低矮的“沙盾車線”,大聲呐喊著急追猛進。而在更遙遠的北面,一面面白色的蒙古軍旗第次翻倒,披著黑甲的蒙古軍兵已經騎上了戰馬,散成了無數個十人隊、百人隊,全都拼命奔逃!

這就是蒙古大軍兵敗逃亡的場面!

大清河之戰已經分出了勝負,六萬多蒙古精銳,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拿出了他們最強最新的戰法,可是結果還是失敗……

雖然早就預料到了這個結果,但是李恒此時望見蒙古大軍崩潰的場面,還是有一種心如刀絞的感覺。這可不是一場蒙古人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的交戰。即便算上剛剛投入戰場的唐軍,漢人的兵力也不過和蒙古相當,都在六萬上下。

蒙古大汗親統的最精銳的大軍,居然在北地的平原上被數量和他們相當的漢人打敗!

這場失敗背後的含義,身為蒙古之下,漢人之上,算是半個局外人的色目人李恒看得恐怕比忽必烈還清楚。

蒙古的軍事優勢已經失去!哪怕是在平原上,漢人也可以用同樣甚至更少的人數把他們打得慘敗。而大蒙古國得以統治中原的基礎恰恰就是武力,失去武力的優勢,蒙古退出中原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而如李恒這樣和蒙古人幾乎成為一體的高等色目人,除了給蒙古陪葬,還會有什麽好下場呢?

想到滅門尼姑冰冷的眼神,想到陳德興將海津鎮的上萬色目人全部貶為奴隸,李恒就倒抽了口冷氣,環目掃視著跟隨自己過河的上千黨項騎兵——這一千人俱是精銳,不僅馬上的功夫高超,而且裝備也非常精良,人人都披著上好的青唐瘊子甲,就好像昔日縱橫興靈的西夏鐵鷂子一樣!

而且他們都是李惟忠、李恒父子的心腹舊部,大多是從父輩一代就跟隨李惟忠了,說是家生的奴才也不為過。雖然他們都是黨項人,理論上和蒙古有滅國之仇。但他們也都是二等色目,在中原漢地也算高高在上的存在。這些年跟著李惟忠、李恒吃香的喝辣的,誰還記得當年蒙古人是怎麽滅絕黨項種族,怎麽把一座座繁華富麗的黨項城市化為廢墟的?

“諸位,可願跟隨某去取一場潑天的富貴?”李恒高聲問道。

“如何不願?”

“只是哪兒有這樣的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