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13世紀土坦克

大宋鹹淳二年十二月三日,忽必烈的六萬五千蒙古大軍並上一萬余被掠的漢人丁壯、婦女,終於浩浩蕩蕩的出現在了濟河城北,下了連營十余裏。

與此同時,陳德興在濟河大營內,親自和陳旻煜談判,商量好了一致對蒙作戰的計劃。

李家的三萬大軍在大清河南埋伏,只等蒙古大軍力竭,便渡河參戰——計劃再簡單不過,和之前的井陘之役幾乎如出一轍。

為了吸引蒙古大軍前來會戰,陳德興並沒有讓人在濟河城北構築什麽防禦工事。既沒有密密麻麻的先馬坑,也沒有又深又寬的壕溝,更沒有可以抵擋天雷箭的胸墻。

而在濟河大營前方,留出來作為戰場的便是一片遼闊而平坦的平原。除了三個已經被廢棄的村子,兩片小樹林,便沒有任何可以借助利用的地形了。

而陳德興所部,只留了一個新軍騎兵師(暫時還沒有頒布番號)和一些輜重部隊共兩千人,留守濟河大營,其余兩萬六千人全部出擊。占據了三個已經被廢棄的村子作為支撐點。

三個村子是個倒品字形布局,兩個在前,一個在後。在後的名為高家樓的村子上空,還飄揚起了日月王旗——陳德興的中軍便在此處。兩個突前的村子分別名叫余莊和小李村,都是所謂的“一姓村”,就是一姓之族聚族而居,以宗族血緣為紐帶,形成互相保護的集落。

三個一姓村的居民都是有武力的,他們所居的村子也修得堅固,猶如個小小的堡寨。周圍有夯土圍墻,墻內有望樓箭樓,墻外還有壕溝。居民雖然已經撤退,但是卻沒有舍得放火,三個村子都完好的落在了明軍手中。

余莊成了陸軍於保(二十二兄弟之一)擔任師帥的陸軍第四師師部駐地,同時還擺了一個炮兵連,一個弩炮連在村內。第四師的一萬余人,則部署於余莊周遭。

小李莊成了郭侃的地盤,他的6000多人並上一個炮連、一個弩炮連就布置在小李莊周圍。

而兩個村子之間,陳德興所在的高家樓前,則部署了朱四九指揮的兵力6000多人的近衛師和一個炮連。

另外,楊阿喜的正黑旗馬隊,由衛逐韃接任師帥的重騎兵師,和陳德興的五百親衛,則都聚集於高家樓,是此役的預備隊。

和三個村子遙對的兩片小樹林,則成了忽必烈大軍的支撐點。

嗚……蒼涼淒厲的牛角號響徹雲霄,數不清的蒙古騎兵如潮水一般湧來,在被明軍參謀稱為“東樹林”和“西樹林”的兩側展開,密密麻麻的鋪滿了一大片平原,數量多的數都數不清。

可是,這兩片樹林之間,卻是空空蕩蕩,不見蒙古人的蹤影。

蒙古人擺的是什麽陣型?

戰場上的明軍正感到奇怪的時候,站在望樓上觀察戰場的哨兵們突然大聲吼了起來。

“戰車!正前方有戰車,是蒙古人的戰車,數以百計……”

戰車?

陳德興快步走上了望樓,舉起單筒望遠鏡,向正前的戰場上望去。出現在目鏡當中的,是一排近二百輛有著一個巨大盾牌和兩個大輪子的大車。在這些盾牌大車的後面,還有一些雙人推動的小板車。每一輛小板車之上,都架設在一門小小的火炮。

這算什麽?13世紀的土坦克,土裝甲車?這是用來對付自己的大炮和天雷箭的?蒙古人還真是想得出來!

……

劉敏中身上只有一件臟得分不出顏色的儒服,在十二月的寒風中瑟瑟發抖。他雙手推著沙盾車的一根推杆,傾著身子,用盡全身力氣,和另外九名壯丁一起,努力推動著這輛重得要死的沙盾車。

這種沙盾車連輪子帶盾牌高達一丈,盾牌是用硬木制成,盾牌上面還塗著濕泥防火。盾牌釘死在連著車身的木頭支架上面,盾牌後面也不是空的,而是堆滿了沙包——裝滿了沙土的蒲包。即便被炮彈打穿了木盾,有這些沙包也足夠吸收飛射的木頭碎片和實心炮彈。

這盾車雖然防護能力超強,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過於沉重,即使十個人推也快不起來。

與劉敏中一起推車的,都是和他住在同一個村子裏的丁壯,其中還有一個是他的世交徐子元。劉敏中和父親之前便是住在他家裏,想等局勢穩定一些再去汴梁投奔朝廷(當然是大元朝廷)。可是沒想到,蒙古大兵卻先一步打來了。殺了劉敏中和徐子元的父親、母親,還掠了兩人的妻子和妹妹,當然還有他們本人。家裏的女人不知去哪兒了,想來也沒有好下場。而他們倆則被命令推車……

“端甫兄,我推不動了,也不想推了!”名叫徐子元的青年喘著大氣,臉上滿是怨恨的表情。他父親本是濟南路的官員,家裏有田地有佃戶,是一方土豪。李璮起兵的時候,徐子元的父親不願意附逆,便離開濟南和好友劉景石一起回了東昌路的老家。可是誰知道最後卻是怎麽一個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