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決戰前夜

“九斿白纛?忽必烈來了?”

滹沱河北岸,陳德興看著河對岸蒙古大軍營中的金頂大帳和九斿白纛,很是驚訝。

“對岸的兵馬好像也不少,看營地的規模總有七八萬吧(實際上只有六萬人)?但是部署卻是沿河防守……若是這樣對峙到年底也不錯。”

他思索著說著,忽必烈的兵馬比他多幾倍,卻擺出一個嚴防死守的架勢,顯然沒有決戰的意思。這仿佛是如了他的意……能把圍攻李璮的兵力調出七八萬,也算對得起他的這位嶽父老泰山了。

“呃……大王,事情恐怕沒有那麽簡單吧,蒙古人的七八萬人都是騎兵,正面打不贏還可以繞到咱們背後去燒殺。”

臨時兼任著這支南下支隊軍師的郭侃提醒道。他和蒙古人混久了,又一直在打仗,對蒙古人在戰爭中常用的各種手段戰術,是再了解也不過了。

蒙古人打仗最大的特色是不爭一城一地,因為他們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對土地比較漠然,更不喜歡住在城裏面。這種觀念也被用到了戰爭中,蒙古人是不會硬著頭皮去守守不住的地或城。

蒙古人打仗的第二個特色是“很難抓”,既然不守一城一地,又是馬背上的軍隊,機動性超強。在他們不願意決戰的時候,對手很難迫使他們決戰。反之,在他們願意決戰的時候,對手也很難跑掉。

第三個特色則是蒙古的不擇手段!殺人放火搶掠都是小兒科了,放瘟疫,掘水壩,屠城市等手段蒙古人可用的比誰都多都好!

“蒙古人的這些手段孤王都知道,孤王已經下令依附我們的保定路、真定路、河間路等地的百姓北遷去燕京路安置了。至於那些據寨死守不理睬我們的,相信小股蒙古騎兵也奈何不了他們。”

保定、真定、河間三個路原來都是大元的地盤,三路地盤上的城池、堡寨對待元明兩方的態度也各有不同,有些投降了大明,有些則閉門不出。而陳德興現在也沒功夫去攻城拔寨,更沒有余力去守城,於是就命令歸附的城鎮堡寨裏的百姓都退往燕京路。當然,這三路的城鎮堡寨中多少都有些存糧,都是要一並帶走的。若是順利退到燕京路,還可以稍微緩解一下燕京的糧食短缺問題。

不過這些人要順利退走也不容易,因為蒙古人一定會派騎兵在半路攔截的。

“孤王當然不會讓百姓單獨上路了,等到滹沱河北岸的大營築好了,孤王就派兵護送。中山府城和慶都縣城都歸附大明了,聚集在那裏的百姓有上萬戶,過幾日就遷他們去涿州城。郭卿,到時候就要辛苦你的銀甲旅護送了,孤王再給你配一個炮連和一佐黑騎馬隊。”

“大王,末將的‘銀甲旅’(郭侃部的番號)一走,滹沱河北岸的兵馬就只有一萬一千人了。這如何使得?對岸的蒙古人可有六萬呢!”

陳德興一擺手,道:“六萬又如何?吾有堅壘大炮,不怕守不住。倒是郭卿你可有把握?上萬戶百姓遷移可瞞不住蒙古人的哨探!”

郭侃眼珠子轉了轉,已經明白了陳德興的意圖:“大王是要以臣的3000人為餌,釣忽必烈上鉤?”

“他會上鉤嗎?”

郭侃一笑:“如何不會?上萬戶百姓,兩千多副好甲,護軍只有3000多人……忽必烈再不來,他還做什麽蒙古大汗?這蒙古大汗就是個強盜頭子,一個不敢搶劫的強盜頭子還有人會跟隨?”

陳德興認真地看著郭侃:“那郭卿你呢?你的3000人能擋住上萬甚至幾萬蒙古馬隊?”

郭侃挺直了身板,一拱手道:“臣的3000人可當10000怯薛使的,如果抵擋不住?不過……這賞賜不能少了!”

郭侃的兵都是拿錢打仗的傭兵,都是幾年乃至十幾年養成的習慣,思維和士爵、八旗這樣的貴族兵不一樣。榮譽、地位、土地什麽的,都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想要的,就是真金白銀。打仗賺錢,打完了就揮霍,除了一身好裝備,幾乎都沒有什麽積蓄。

陳德興伸出個巴掌,笑道:“每兵先給50貫錢,打完以後再按照腦袋記功,一顆蒙古腦袋值50貫!”

郭侃呵呵笑了笑,好像個精明的商人似的說道:“再加1200副板甲如何?”

陳德興連連搖頭:“那可是120萬貫啊!郭卿,你這生意經也太精了吧?”

“那……那臣不要一兵50貫開拔錢了,這錢臣自己出了。”

“蒙古腦袋的賞金也不能給了。”陳德興居然也一本正經的還價。

既然要用職業傭兵,那就得學會討價還價。而且郭侃的三千人不過是北明使用傭兵的開端,陳德興已經計劃在高麗和日本招募傭兵旅了——南番作戰是早晚要開始的,南番,特別是三佛齊和爪哇島的戰略價值太高,一個扼守著通往西方的貿易線,一是通往大洋洲的跳板,是必須要征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