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終於把王師盼來了

“燕京闔城百姓,恭迎大明天子,恭迎漢家王師,大明萬歲,吾王萬歲,萬萬歲!”

幾十個穿著儒服沒有戴帽子,頭上梳著漢式發髻的家夥,在燕京施仁門外,對著一身戎裝鋼甲,坐在馬背上的陳德興手舞足蹈,大禮拜服,口中還念念有詞。稱陳德興為“大明天子”,還管北明軍叫“漢家王師”。一邊山呼萬歲,一邊熱烈盈眶!

當先一個胡子拉碴的儒者情緒最為激動,跪在地上不住磕頭,一邊磕頭一邊大呼:“吾等北人,年年南望王師,今日天隨人願,終於把王師給盼來啦!多少年啊,多少代人了,終於讓某等著王師了……”

他話音方落,那些北地儒者紛紛擡頭,七嘴八舌的嚷了起來。無非就是他們“身在蒙營心在漢,南望王師又年年”,統統都是有志恢復漢家江山,但卻無力實行的“有志草包”。

“你叫什麽?”陳德興揚起馬鞭,指著情緒最激動,眼淚流的最多的大胡子便問。

大胡子抹了抹眼淚,恭謹垂首:“罪臣姚燧。”

罪臣?蒙古大汗的臣?你剛才不還說“年年南望王師”,怎麽又是蒙古的官兒了?

郭侃湊了上來,笑呵呵指著姚燧道:“大王,此員乃是逆元丞相姚樞的侄子,關西夫子楊奐的女婿,逆元新科進士,在逆元這邊也算赫赫有名的才子。”

“是姚樞的侄子?”陳德興淡淡動問,“姚樞在元國為相,爾又何故背元降明?”

姚燧微微苦笑,道:“罪臣的伯父糊塗,以為忽必烈實心漢化,殊不知此獠最善作偽。一旦行漢法、開科舉之策無法收攬入心為用,必然會棄漢用胡。到時候吾姚家在蒙便無出頭之日。臣不甘就此沉淪,欲附漢家明主,重振漢家天下,因此不離燕京,相投於大王。”

這話倒是實在。姚樞和劉秉忠給忽必烈想出的辦法是假裝漢化來贏得北地漢人的擁護至少是中立。這招兒如果奏效,姚家自然是蒙古一統四海的功臣,姚燧來日也能位極人臣。如果這招沒用,忽必烈被陳德興、李璮攆出中原。那姚家還能有啥好下場?

而看如今的形勢,似乎對忽必烈不大有利啊……

陳德興嗤地一笑,這漢奸倒是能說會道!不過有沒有真本事就不知道了。若是真有兩下子,便是當過漢奸又如何?郭侃、郭守敬、劉孝元不都當過漢奸?

“既然相投,可有建言?”陳德興問。

姚燧道:“罪臣是書生,不敢與聞軍國大事,但是臣自幼隨在伯父身邊,除了學習經義,便是協助伯父處理政務。自覺長於民政,可為大王治理燕京數十萬生民。”

“數十萬生民?”陳德興回頭看了看跟在身邊的趙復,政務上的瑣事,陳德興向來是依靠黃智深、趙復和鄧明潮等人處理的。計劃之中,趙復會在收復燕京後擔任知燕京府一職。

趙復就在馬上提問:“姚端甫,你可知燕京城內有多少戶口?”

“燕京原有戶兩萬五千一百二十,口十五萬一千二百八十。其中色目三千二百十二戶,口一萬八千一百五十五。蒙古人各有所屬千戶,不入燕京戶籍,因此不知多少人口。自王師西來,韃子又從開平、通州、涿州、薊州、易州、雄州等地及燕京四鄉遷入五萬五千余戶,口三十一萬七千六百。其中色目戶有八千三百戶,口三萬六千余。另有自行入城之各地商民約有兩三萬人。前日隨蒙古撤離的百姓約有三萬余人,多是色目人。在城中騷亂中送命的也不下三千,同樣是色目商人為多……如今燕京城中有漢人、色目百姓合計約八萬余戶,口約四十八萬有余,其中色目人約有萬人。”

這個姚燧本就是管戶籍的官,又是個仔細做事的人,所以說起燕京戶口來還真是頭頭是道——北地的文官和南宋不一樣,都是能做事會做事的。因為他們要和色目人競爭上崗,那種道德文章一流,做起事情一竅不通的文士就算有個官也不會有差事。

八萬余戶,四十八萬人口!

這個數字放在後世就是個便宜小縣的人口數量,放在擁有七八千萬人口的南宋也不算什麽。可是陳德興聽來,卻有一種中頭獎的感覺。

入關前北明的人口頂天八十萬,其中正宗的漢人最多就四十多萬。這一下子就翻了一倍!哦,要算上在平灤州的收獲,一倍半都有啊!

看來等到打完燕雲之役,大明就該是擁有兩百多萬人口的“大國”了!

姚燧看到陳德興露出喜色,他的表情卻凝重起來了:“大王,燕京的人口雖多,但是糧食卻很少。四十八萬百姓每日所耗驚人,必須盡快整理戶口,搜集存糧,實行按戶配給。如此才能將糧食消耗減少到最低……”

現在是深秋,萬物肅殺的季節,燕京周遭都是戰場,想要種些什麽都來不及了。如果算得寬裕一些,陳德興必須要為四十八萬人提供最少十個月的口糧!按照一天一斤米面算,需要1.44億斤,或是120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