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忽必烈在這兒呢

河套大草原,望不到邊的人馬,正沿著黃河不疾不徐的向東而行。

此時此地,北風正勁,雖然現在還是秋季,然而河套大草原上卻已經是一片肅殺的荒涼景象,周遭除了枯草就是荒山,沒有一絲一毫的綠意。

黃河兩岸,星星點點的到處都是蒙古包聚成的部落,大部分牛羊已經被宰殺腌漬起來,作為冬季的儲備糧。只有少部分的牛羊被當成了“種子”保留了下來,也不再放養,而是圈在了木欄裏面,用儲備的牧草喂養。在蒙古包周遭活動的,多是穿著艷麗衣服的女子或是還沒有長成的少年。往年青年男子騎著駿馬互相打鬧比試,在馬背上彎弓射雕的景象,卻再不見。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牧人,騎在馬上在部落周遭遊動,還不住翹首東望,仿佛在擔心著什麽。

塞外遼東,已經有英雄出世,正在做西征入寇之勢。或許已經揮軍攻入漠南草原了!

作為漠南蒙古草原的一部分,河套大草原現在是蒙古中央兀魯斯的冬季草場之一。也是中央兀魯斯所屬的10萬蒙古大軍的屯駐之地。忽必烈還沒有愚蠢到讓他的蒙古勇士統統住進城裏,學著漢人一樣生活。哪怕他自己裝成了漢人,住進了京兆府的皇宮,還煞有介事地組織科舉考試。

但是他卻沒有忘記自己和大蒙古國的根都在草原上面!所以除了少數的高級官員和親衛軍將,忽必烈並沒有把更多的蒙古人帶進中原。也從來沒有打算讓整個蒙古民族漢化。

因為他很清楚,漢化了的蒙古人是守不住草原的,到時候又會有新的力量崛起於塞外蠻荒之地,就像女真、蒙古一樣。到時候,就是大蒙古國的末日了。

可是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就在他小心翼翼地防備之下,新一代的塞外雄主還是出現了,而且更讓他想象不到的是,這個雄主居然還是漢人!

對於北明的迅速崛起,忽必烈從來都沒有掉以輕心過。之所以沒有將主力運用於遼東,其實是過度重視的體現——他害怕自己被擁有強大火器和精銳輕騎兵的北明擊敗,從而失去繼續統治大蒙古的實力和聲望。

或者說,之前他壓根就沒有打敗陳德興的信心!

不過現在,這位在歷史上滅亡了漢家江山,開創了大元帝國的雄主,卻看到了戰勝陳德興,將崛起中的北明生生打垮的良機。

現在率領著這大隊望不到邊的蒙古騎兵東進的,正是大元皇帝兼蒙古大汗忽必烈本人。但是忽必烈卻沒有讓人打出象征大汗的九斿白纛,也沒有象征皇帝的黃龍旗,更沒有從人口繁密的漢地通過。而是從人口稀疏,只是蒙古人聚居的草原悄悄東進。

甚至連在各地督軍的大萬戶和京兆府的大部分蒙漢官員都不知道,他們的大汗和皇帝,現在居然裹著一領半舊不新的披風,騎著駿馬,在收起了魚鱗鐵甲,只穿了白色羊皮袍子的怯薛軍的護衛下,策馬東行,臉色無比陰沉,眉頭緊緊擰著,仿佛正在心中反復推算著將要開始的大戰之中,唐宋明三國可能采取的戰略方針。

忽必烈雖然長得粗糙,但是思慮卻極周密。所采取的每一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之前從燕京轉移到京兆府是如此,現在又將戰略重心放回燕雲地區,同樣也是反復斟酌的結果。

在他看來,整個大蒙古國的興亡就在自己手裏的10萬大軍還有蒙古東道的10萬大軍手裏。要是這20萬大軍被陳德興打光,大蒙古國就完了。不僅北方漢地保不住,就連蒙古本部和西道的四個兀魯斯都難保!

因為他覺得,陳德興是個不大正規的中原帝王,目光不是盯著中原的一畝三分地,而是和蒙古人差不多,全世界沒有他不想征服的土地!還異想天開的派人去大海對面找什麽新大陸!

而且,陳德興還祭出了恢復周禮的怪招兒,要搞什麽周式封建,要搞什麽夏君夷民……忽必烈一開始不知道是啥意思,讓劉秉忠和姚樞解釋了半天,原來就是把漢人的諸侯和皇子外帶一些貴族還有一些平民,一塊兒封到蠻夷的地盤上去!這招兒不是和成吉思汗分封一樣嗎?

什麽周式封建,什麽復周禮,什麽夏君夷民,分明就是抄襲大蒙古的制度。這都是什麽路子啊!自己挺好一個蒙古大汗要裝漢化,他一個漢人的王卻在學蒙古人的老辦法……

若是讓他得了志,大蒙古國就必須握有一支強兵,這樣才能周旋對抗,實在不行還能逃之夭夭!

一路行來,一路思來想去,到了最後忽必烈終於有了點頭緒。這才精神一振,舉著馬鞭遙指前方:“前面就是雲內州了,這一路走得甚是辛苦,今夜許勇士們飲酒!明日開始要加倍打起精神來,陳賊的大軍可能就在數百裏開外了。他們可不是宋國的步卒,他們也是有無數戰馬馱馬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