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鋼鐵雄心(五)

在齊塔家宅裏用了午飯之後,陳德興又回到南芬鐵坊。並沒有去高爐那邊兒等著出鐵水——雖然使用了焦炭煉鐵,還用水車帶動封箱鼓風,但是陳德興卻不知道有“預熱池”這個概念。他到底不是冶金專業出身,能夠知道南芬鐵,撫順煤,煤煉焦,焦煉鐵、反射爐和坩堝鋼這些冶金方面的知識,已經有點兒逆天了。要不是他前世生長的城市本就是個鋼鐵工業基地,父母和哥哥都在鋼鐵廠工作,從小耳聞目睹。再加上後來在網絡上看了不少大開金手指的歷史穿越小說,是無論如何不可能知道那麽多的。

不過知道的皮毛再多,也不能和專業人員相比。他的專業是航海,所以能讓一支帆船組成的探險船隊跨過太平洋去了北美——對他來說沒有什麽難度,無非就是找對北太平洋暖流所在的緯度,然後看人品!遇上大風暴就淹死,沒有遇上就發現新大陸……其實哥倫布當年也是人品好,要遇上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挺多見的颶風,也是死路一條!

這年頭橫渡個長江都未必安全,何況太平洋?所以陳德興是不會親自去冒險的,他可不想再遇上個巨浪一下又給拍死掉,這一世的人生,可是很有滋味的。

在用了一餐很有滋味的山珍之後,陳大明王就到了南芬鐵芳的煉鋼作,就是兩台坩堝爐所在的小高地上。

小高地上除了兩台坩堝爐,還有兩個鍛打作坊,是用水車提供動力驅動水力錘的機械化鍛打作坊——說是原始的軋鋼車間也可以吧。

陳德興到的時候,孟大頭爵士正拿著杆秤在秤量木炭粉——陳德興還知道用石灰粉去硫去磷的秘密,但是考慮到中國的鐵礦大多高硫高磷,而唯一一個低硫磷的大礦有被自己掌握,所以暫時沒有把這個秘密公開。

稱完了炭粉之後,孟德把炭粉都倒在一個好像木桶一樣的坩堝裏面。“臉盆”裏面還擺放著打成了薄片的熟鐵,往熟鐵片裏面加炭粉,再放入坩堝爐用高溫熔煉的工藝叫滲碳。目的就是提高熟鐵的碳含量,使之達到鋼的要求——在後世,含碳量小於0.02%的鐵被稱為熟鐵或純鐵,質地非常柔軟。而含碳量在0.02%——2.11%之間的叫做鋼。含碳量在2.11%以上的叫做生鐵或鑄鐵。

而煉鐵的過程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字兒——脫!不是脫衣服,而是脫矽、脫錳、脫氧、脫碳、脫磷、脫硫,總之就是把鐵礦裏面的各種雜質一律脫光光,得到純度極高的純鐵。而煉鋼的過程就是往純鐵裏面再加東西,可以是炭粉,可以是石灰粉,可以說其它什麽東西,以求得質量最佳的鋼。

當然,理論上脫和加這兩個步可以合二為一,在“炒鐵”的過程中一步到位。不過在實踐中,除了狗屎運極好的能碰上一兩塊能稱為鋼的金屬,大部分情況得到的都是脫碳相當徹底的熟鐵,如果選料不佳,使用了高磷、高硫的礦石或用煤煉鐵,那麽得到的就是低碳高硫高磷的鐵了。質量自然糟糕透頂,用來打造武器鎧甲就只能超重了——用加大厚度來換取堅固性。所以宋軍的盔甲和環首刀都很重,而且砍幾下就卷刃,接著就不是用刀砍人而是用刀砸人了!

若不是陳德興這樣的壯漢,拿著宋軍制式的環首刀上戰場真是件讓人捉急的事情。

而且,就算是撞了狗屎運得到一塊鋼,也不見得能打出什麽好兵器。反正在陳德興看來,自己得到的幾把所謂“百煉神劍”的刃口還是有些軟,而劍身又有些脆而不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鍛打次數太多造成劍的外層鋼鐵脫碳,內層因為含碳較多而變脆……

“大王,這坩堝內的炭粉數量是進過反復試驗後才確定下來的。”孟大頭看到陳德興帶人到了身邊,就暫停了手中的工作,介紹起來。“這樣煉出來的鋼軟硬適中,特別適合打造板甲。若要打造夾鋼兵器,則要再多加些炭粉。”

經過幾個月的反復試驗,南芬鐵坊的匠人已經找到了添加炭粉多少和鋼鐵軟硬程度的基本規律。可以冶煉出高碳鋼和中碳鋼,前者用來制造夾鋼或鑲鋼兵器,外硬內軟,既鋒利又不易折斷。後者是強度硬度和加工性能的完美結合,最適合打造板甲——就是價格太高,不是富裕的上層軍事貴族估計用不起。

所以,在最新的北明軍甲械配置標準(其實是個最低標準,如果標準要求軍將提示甲械水平,那麽北明軍務司就會給軍將兩個選擇:一是使用軍務司提供的便宜貨;二是由軍務司發錢自己再加點錢去買好的)中,並沒有板甲,只有鑲鋼刀和夾鋼槍尖兩個便宜貨。

陳德興回頭對鄧家兩兄弟道:“這可都是學問啊!冶金之學同樣是學無止境的。南芬鐵坊的冶鐵之術不過是初窺門徑,離精深還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