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濟州建政

復興總社委員會會議差不多開了整個通宵,不是陳德興喜歡開長會。而是北伐軍頭一次經營地盤,而且還是在海外拓土。需要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而且很多事情都是頭一回遇到。根本沒有先例可循,只能連夜討論些法子出來應付著。

連夜討論出來的法子其實不負責,無非就是建立政府、改革宗教和實行封建。

建立政府就是在海東、遼東節度使司下設立一系列軍政機關,各司其職,管理各方面的事務。

首先設立的是專門負責民政和財政的機構,取名為節度政務司,判官不是趙復,而是黃智深。在處理瑣碎政務方面,商家出身的黃智深可比趙復這個書生強太多了。而且黃家的兩位掌門人和一票管事、帳房,都跟著撤到了濟州島。有他們在,政務司裏就不缺辦事人員了。

除了政務司之外,陳德興還提出了設立軍務司、參謀司、大義司和外交司、情報司還有宣教司。

軍務司判官由任宜江出任,這個部門負責的是軍政,也就是軍隊的政務,包括軍費管理,軍餉發放,後勤裝備,軍工生產等等事宜,也是個瑣碎頗多的衙門。

參謀司的頭頭稱軍師,原先是任宜江擔當的。現在由還在沙洲的張世傑出任,另外由張熙載、王玨出任副軍師,分管陸軍和海軍的訓練和作戰。同時,參謀司還同大義司共管人事和軍校。

大義司的首腦稱總教官,還是陳德興親自擔當,曾阿全、張九副之。大義司負責的是軍隊的政治思想,並且和參謀司共管人事和軍校,也是大權在握的衙門。

外交司的判官是趙復,那位在定海投靠的聽潮先生鄧明潮副之。這個衙門,說是外交,其實是內外交一把抓。兩位正副判官同時還是陳德興的謀主——在陳德興的系統中,謀主和軍師是兩類人,後者其實是參謀長。

錦衣堂則升級成了情報司,判官是劉陽,王自生和墨明法為副。情報司的工作不用說,自然是搞情報了。

宣教司也是個很重要的衙門,負責宣傳和教育,判官由陳德興本人兼任,孔玉、朱四九副之。教育的重點就是陳德興的假子軍,將來當然要建立一套有別於傳統教育體系的現代教育體系的。不過對於傳統儒家教育體系的改革,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目前的重點還在於把道德文章拉下神壇。

所以宣傳工作的重心,除了一貫的民族主義之外,還加入了尚武精神的內容。宣傳士道精神,鼓吹書劍傳家,文武雙全。

除了建立政府,宗教改革的大方針也定下來了。就是明教和天道教合並,新的教派還是沿用天道教的名稱,實現天道教的組織原則——下級服從上級,全教服從總教團。而總教團則以陳德興為首,包括任道興、任宜江、劉陽、墨頂天、王自生、墨影娘、墨明法,一共八名教團領袖,稱“天道八使”。而且在條件成熟以後,陳德興還會上明王尊號,淩駕於天道使者之上,成為一教之主!

總之,一夜的會議就決定了北伐軍政府(節度使司)的各方面大政方針。

實際上也確定了北伐軍政府的權力架構——復興社從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北伐軍政府的最高權力機關,陳德興則是這個權力機關的控制人。復興社以下,就是世俗權力(軍政府)和宗教權力(天道教)兩塊,全都牢牢控制在陳德興之手。就是黨政軍教一把抓,大權在握的獨裁者一個!

不過在陳德興的體系中,也不是只有“獨裁”一個方面,分權和自治同樣是存在的。主要體現在建立自治城市和恢復封建制兩方面。

前者是通過下放商埠的自治權鼓勵商人發展經濟,同時也最大限度降低商稅的征收成本——自治權將會和納稅金額掛鉤。

後者則是拉攏各路軍閥,境外實力派,以及鼓勵北伐軍軍將作戰的手段。所以陳德興式的封建是分成“大封建主”和“小封建主”兩種的。大封建主就是如濟州三姓之長這樣的,擁有大片領地和部民,臣服於陳德興。

而小封建主則只擁有一個或幾個不可分割,不可買賣(國有),同軍功和兵役掛鉤的莊園(牧場)。原則上,目前每一個追隨陳德興征戰的軍將,都能擁有至少一個莊園。而首先得到賞賜的,則是在歷次戰爭中負傷或年老的北伐軍軍將。

另外,無論大封建主還是小封建主,都必須向北伐軍政府上繳一定的稅賦。免稅特權這種事情,在北伐軍政府的字典裏是沒有的。

在會議的最後,還有一項意義深遠的制度被敲定下來,就是北伐軍體系下的科舉制——當然是貫徹以武取士的原則!

應試之人,不僅需要精通武藝和兵法,還需要掌握一門實用之學,譬如算學、醫術、土木工程、工匠之學、天文之學或是律學等諸學中的一門,便可出仕北伐軍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