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奇志也雄(第2/3頁)

殷浩大驚,呼道:“荀……娘……非也,左校尉,我等並非有意……”

“簌!”

聲音戛然而止,因為劍尖已抵下在了他的頷下。繼爾,那劍尖往上微微一挑,殷浩跟著擡頭。那人問道:“汝,又乃何人。”

“陳郡,殷浩。”

相持片刻,劍尖緩緩撤回,“鏘”的一聲,歸鞘。

那人按劍而回,走到隊首一揚手,兩排甲士當即隨其而走,匆匆而來,疾疾而去,無一人出聲,更無人回頭張望。

“呼……”

殷浩看著甲士隊伍消失在巷子口,長長喘出一口氣,澀然一笑:“走吧,瞻簀。”

劉濃半眯著眼睛,問道:“此乃何人?”

殷浩邊走邊道:“尚能有何人?三年前,其父鎮守襄陽,部將叛亂圍城,眼見城破在即,其父欲命人突圍求援。其人年方十三,率十余勇士,夜襲而走。輾轉數百裏,施奇謀,調援軍,率軍而回……”

“原來是她……”劉濃微微一笑。

殷浩笑道:“若非是她,誰家女兒可著甲!”

“然也!”

奇女子,不愛粉妝偏束刀,古往今來,有幾個女子能以此垂史留名?而她,便是其中之一。劉濃深以為然的點頭,兩人轉過巷子口,太子府便近在眼前。

陽光懶懶的灑在朱門口,四名帶刀甲士背靠著廊住打盹,劉濃與殷浩走近都未發覺。

“咳!”

殷浩幹咳一聲,一名甲士猛地睜開眼睛,把兩人一辯,面上神色頓時一喜,按著劍便匆匆入內。“咦!”劉濃與殷浩面面相窺,他們尚未通名傳稟!

盞茶後,門內傳來朗朗笑聲。

“嘎吱吱……”

朱紅大門中開,司馬紹著一身太子正裝徐步而來。

“臣,殷浩,見過太子殿下!”

“臣,劉濃,見過太子殿下!”

“臣,桓溫……”

劉濃三人同時對著大門施行,司馬紹跨門而出,待看見僅有三人前來,面上微笑瞬間一滯,而後笑容更盛,疾走幾步下了台階,虛虛一扶,笑道:“三位郎君,快快請起。”說著,看著殷浩和桓溫,笑道:“這位郎君想必便是殷淵源,直若惠風和煦,風彩殊勝。桓氏七星,雄哉,壯哉!”又轉首對劉濃點了點頭,微笑道:“劉郎君,可還識得殷道讖?”

此時的司馬紹笑容滿面,給人以如沐春風之感,而殷道讖果然便是司馬紹。劉濃不動聲色的深深一揖,淡然笑道:“始今方知。”

司馬紹淡然一笑,當即邀三人入內,一邊走一邊與三人談笑,提也不提原本應到而未到的王允之等人。劉濃三人落後兩步,司馬紹但有所問,大多都是殷浩與桓溫在答。

可會見到宋祎?

劉濃邁著步伐,目不斜視,眼角余光卻不時的打量著身周景色。太子府不大,內外僅有七進,司馬紹帶著三人直步走入中庭,放眼看去,只見庭中遍鋪簇新葦席,矮案錯擺四方,案上置著美酒佳肴,侍女們持著酒壺、掌扇等物,低眉斂目。

庭角,四名女子跪坐於樹下,四人面前分別置著一案,案上擺著長琴、箜篌、琵琶,以及頸細肩圓,中空,十三弦的弦缶。

劉濃見其中並無綠衣與青玉笛,轉走目光,再把矮案一眼掠過,不多不少,正好十八張,心中暗暗一嘆:看來,司馬紹早有準備,奈何事與願違。

司馬紹走到主案後落座,揮手命侍女上酒、樂姬起樂,仿若毫不在意面前稀稀拉拉的景象。酒乃淡酒,並非竹葉青,曲音輕緩,似絮輾轉。司馬紹詢問三人意從何職,殷浩意欲返家中繼續修書蓄義,司馬紹稍作沉吟,對其好生勉勵一翻,又勸殷浩切莫隱於田間。

當問到桓溫時,桓溫忍不住看了劉濃一眼,揖道:“願先聞劉舍人之意!”

司馬紹眉頭一皺,轉首問劉濃:“不知劉郎君之意,在何?”心中卻暗嘆:華亭美鶴美名遠揚,乃魂清神秀之人,怕是也將與殷大郎一般,醉臥青叢,放聲作詠也……

劉濃正色道:“回稟太子殿下,昔年,劉濃曾於新亭作言,而今,志猶不改!”

桓溫掃了掃袍擺,淡淡一笑:“願聞劉舍人之志!”

劉濃看也不看他一眼,對著司馬紹一揖,沉聲道:“劉濃不才,身修詩書明理義,傾家而蓄武曲,不在別因,但在大江以北!”

“啪、啪啪……”三聲擊掌聲響起。

桓溫拍著雙手,嘴角猶掛淡然笑容:“劉舍人奇志也,雄志也,若是如此,何不習祖豫州乎?”

劉濃道:“祖豫州,英豪也,劉濃難望其背!”

桓溫奇道:“既是如此,為何意又在北?”

恰於此時,庭中曲聲停頓,一時靜瀾、落絮可聞。司馬紹目光如炯,注目劉濃,而殷浩則眯著眼睛看桓溫,桓溫面色不改,笑顏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