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拒絕為志願軍提供空軍掩護

10月11日,周恩來等人經莫斯科飛抵高加索黑海邊斯大林的休養地,並於當天下午與蘇聯領導人舉行了會談。有關這次會談的記錄尚未披露,人們能夠看到的只是一些當事人的回憶或談話。所幸不久前俄國公布了作為會談結果斯大林和周恩來給毛澤東的電報,再加上會後的中、蘇、朝之間幾件往來電報,目前關於黑海會談的情況已經大體清楚了:周恩來介紹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朝鮮局勢和出兵援朝問題的情況,說明中國出兵將面臨巨大的實際困難,強調需要蘇聯提供武器裝備和空軍支援。斯大林指出:可以完全滿足中國抗美援朝所需要的飛機、坦克、大炮等軍事裝備,但是,蘇聯空軍尚未準備好,須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才能出動。反復討論以後,雙方認為,既然大家都未做好準備,只好放棄朝鮮,及早通知金日成安排撤退。會後,斯大林、周恩來聯名致電毛澤東指出:如在一個月內不用相當數量、裝備精良的部隊提供直接援助,那麽由於三八線以北的朝鮮軍隊無力支撐,朝鮮將被美國人侵占。因執行掩護任務的空軍至少兩個月後才能到位,裝備和培訓中國部隊至少需要六個月,而那時援助朝鮮已無意義,故決定中國不再出兵。電報最後說,等待毛澤東做出決定。[68]

周恩來之所以接受中國不出兵的意見,顯然是因為蘇聯沒有完全滿足中國的出兵條件,而這一點應該是毛澤東已經答應彭德懷並事先與周恩來商定的。彭德懷10月9日在沈陽召集了志願軍軍以上幹部會議,說明當前形勢及中央意圖。雖“各項準備不很充分,但為爭取時間”,仍決定先派兩個軍於10月15日開始出動,集結在熙川、德川一線。但討論中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其中特別講到空軍問題,以至於會議尚未結束,彭德懷和高崗便向毛澤東發急電詢問:“我軍出國作戰時,軍委能派出多少戰鬥機和轟炸機掩護?何時能出動並由何人負責指揮?”在會後發出的電報中還提到:“陸空聯絡尚未規定,據說須經軍委規定,請即速辦理,否則(會)發生誤會遭受損失。”志願軍總部很多領導人都認為,在沒有空軍配合的情況下出兵,弊多利少,因此建議“三兩月內新的裝備確有保證(尤其是空軍能夠出動),則可按原計劃進行。否則,推遲出動時間的意見是很值得考慮的”。[69]這足以表明,中國軍隊出動前是得到過有空軍掩護的許諾的,只是具體方式和時間尚不清楚。現在周恩來沒有從斯大林那裏得到任何確實的保證,自然便同意放棄朝鮮的意見了。而斯大林此時做出的推遲出動空軍的決定,則有著更加縝密的思考。

斯大林說蘇聯空軍沒有做好準備明顯是一種托辭,因為如上所述,不僅集結在沈陽地區的別洛夫航空師早已整裝待命,而且就在十幾天前華西列夫斯基還向斯大林報告,準備從濱海邊疆區調往平壤的第32殲擊航空師第304團和兩個高炮營及其他輔助部隊,只要5~6天便可以到位,並於10月3日“開始執行保衛平壤的戰鬥任務”。[70]斯大林在10月11日明確表示蘇聯空軍不能與中國陸軍同時出動的真正原因,分析起來大概有三點:

第一,斯大林一向嚴禁蘇聯軍隊在前線與美軍發生直接沖突,盡管可以在後方提供空中掩護。10月2日晨斯大林得到報告:南朝鮮先頭部隊已經越過三八線。[71]這就是說,朝鮮北部即將成為戰區。斯大林由此變得更加謹慎了,他不願顯示出任何蘇聯將與美國直接和公開對抗的跡象。莫斯科對美機空襲蘇聯邊境機場的反應充分說明了這一點。10月8日,兩架美國戰鬥機侵入蘇聯濱海地區領空作低空飛行,並對距邊境100公裏的一個軍用機場進行機槍掃射,造成7架飛機被毀。對此,蘇聯不僅沒有任何軍事方面的反應,甚至在外交抗議被退回時,莫斯科竟采取了默不作聲的態度。[72]可以想見,當北朝鮮正在變為前線的關鍵時刻,周恩來跑來要求蘇聯明確表態出動空軍入朝作戰,斯大林自然會采取推脫的態度。

第二,斯大林對於中國出兵作戰的決心及取得勝利的前景持懷疑態度。在美國參戰後,斯大林希望中國做好出兵的準備,並表示願意出動空軍給以協助,但並不急於要中國出兵;在戰局陷入危急後,斯大林極力鼓動中國出兵,以便穩定朝鮮戰局,但是當美軍已經越過三八線繼續向北推進,而中國在出兵問題上顯得猶豫不決時,斯大林又失去了信心。正如毛澤東後來所說:“在那個時候,因為中國動動搖搖,斯大林也就泄氣了,說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