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計中計

俞大猷之所以如此淡定,自然是有原因的,因為這石見國是典型的易守難攻之地。

石見國的地形原本就相當利於防守,其南面皆是莽莽群山,北面則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要想拿下這銀山聚集之地,唯有從東西兩面進攻。

而石見國的西面,皆是毛利氏的領地,也就是說,東瀛各路諸侯聯軍要想拿下石見國,唯有從東面進攻一途。

這石見國的東面,也不是那麽好進攻的,因為這裏銀礦太多,為了守住這些銀礦,石見國的地方豪族修築了不知道多少堡壘,石見國的東面可謂是銅墻鐵壁,到處都是關隘,能駐紮萬人以上的城堡都有兩座。

俞大猷並不是那種狂妄自大之徒,如果是平原作戰,他也不會大咧咧的讓毛利氏四萬大軍去修整,僅憑兩萬明軍精銳硬扛東瀛十多萬大軍,這駐守關隘和城堡就不一樣了,對付十多萬東瀛大軍,有兩萬明軍精銳足矣!

石見國西北方,達摩郡,大森城,一萬明軍精銳枕戈以待,城墻上到處都是滾石、檑木、鐵鍋、沸水、轟天雷等城防設施,兩百多斤的火炮更是排的密密麻麻。

俞大猷淡定的站在城門樓上,舉著望遠鏡看著遠處忙碌的東瀛聯軍,臉上不由露出不屑的笑容。

這時候的東瀛聯軍還是以冷兵器作戰為主,鐵炮數量還相當的有限,看他們的行動就知道,他們攻城還是以雲梯和攻城車作為主要手段。

這種方式,已然過時了!

東瀛聯軍數量是多的嚇人沒錯,大森城外,密密麻麻的全是營帳,倭寇數量,最少有十萬以上,如果以冷兵器作戰理論來判定,以十敵一,不管多麽堅固的城池,那都是守不住的,只可惜,這會兒的明軍精銳裝備的基本上都是火槍和火炮,冷兵器在他們面前,基本上就是一盤菜。

楊聰之所以讓俞大猷接下石見國的防禦,就是要讓東瀛各路諸侯明白,大明朝的天軍,他們根本就無法戰勝,就算是以一萬抵十萬,也能打的他們屁滾尿流!

當然,這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明軍防守,倭寇進攻,如果是野外遭遇戰,那就不好說了,畢竟,倭寇那都是不要命的瘋子,如果他們不顧槍林彈雨,四面八方不要命的沖過來,一萬明軍精銳,就算是裝備再多的火器那都是假的。

這也是楊聰沒有全面進攻東瀛各路諸侯的原因,因為發動全面進攻必定會遭遇東瀛各路諸侯的拼死抵抗,不說多了,人家五十萬大軍還是能組織起來的,而且,作為進攻方,明軍必定要面對數不清的堅城,如果一座座打下去,恐怕二三十萬大軍都不夠,而這會兒大明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如果集結二三十萬大軍,光是糧餉都能把朝廷給拖垮了。

所以,他選擇了利用鐵炮去挑起東瀛各路諸侯大戰,讓他們自己消耗自己的實力,只要他們稀裏糊塗的打下去,必定會越打越窮,越打越弱,而大明憑借鐵炮收入便能賺的盆滿缽滿,如此反復,不出十數年,東瀛便會變得孱弱不堪,到時候大明要拿下東瀛簡直易如反掌。

他也沒想到,東瀛幕府大將軍竟然會這麽快便反應過來,他這才剛剛挑起本州島的大戰呢,人家便已經組織聯軍前來圍毆了。

這種事情,自然不能慣著他們,如果是野外遭遇戰又或者明軍去攻城,他或許還要慎重考慮一番,如果只是守城的話,那就沒什麽好考慮的了,直接硬剛,打到他們怕為止!

織田信長心裏倒是清楚的很,石銀礦就是足利義輝拋出的誘餌,目的就是讓他們跟大明朝硬剛,從而消耗他們的實力。

這種小伎倆,自然是玩不到他的。

他率軍抵達大森城外之後,並沒有急於組織進攻,畢竟,這攻城戰也不是跑過來就能打的,起碼,得先造些攻城器械,要直接率軍沖上去,那絕對是沖不上城墻的。

這造攻城器械是常識,沒有誰會傻乎乎的提出反對意見,而他則利用造攻城器械這段時間,組織各路大軍的首領開始商議了,美其名曰商議石見銀礦的分配問題。

織田氏簡陋的帥帳中,各路諸侯雲集,織田信長雖然被任命為東軍總大將,卻也沒有張狂到目中無人,所有諸侯,凡是率軍來參戰的,他都給準備了一個小條桌,大家就那麽跪坐在小條桌後面各抒己見,平等協商。

當然,這也是他耍出的一個小伎倆,這個小伎倆就是讓所有諸侯都認為,在這場大戰中,大家都是平等的,至少,在利益分配方面是平等的。

眾諸侯坐定,織田信長便擡手朗聲道:“諸位,這次大將軍指定信長統帥大軍討伐叛逆毛利氏,驅逐大明朝入侵之眾,信長倍感榮幸,同時也甚感惶恐。討伐叛逆,驅逐外敵,這是我們的責任,作為統帥,我倍感榮幸之至。不過,大家都是一方豪傑,卻偏偏讓信長來當這個統帥,信長著實惶恐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