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五章 聽天由命

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喜歡出巡,比如隋煬帝,這家夥為了出行方便,甚至專門修築了京杭大運河,又比如明武宗正德皇帝,那也是有事沒事到處亂竄,結果一不小心掉水裏,感染了風寒,掛了。

嘉靖比他的堂兄朱厚照能老實點,不過也沒少出宮,歷史上,他主要是去承天府祭拜自己的父母,其他地方,貌似還沒怎麽去過。

不過,這時候就不一樣了,因為有鐵路了,火龍車那速度比千裏馬還要快,就算去趟南都金陵城,那也就是幾天的事兒,方便的很。

原本,嘉靖早就想去中都鳳陽府和南都應天府轉一圈了,只是這又是倭寇復起,又是韃子入寇,又是太子去世什麽的,他一直沒去成。

這會兒莊敬太子朱載壡的後事都辦完了,朝堂上下也日趨穩定,他終於把金陵祭祖提上了日程。

他去中都鳳陽府和南都應天府,倒不是為了遊玩,他是真想去祭祖,因為他身份比較特殊。

他,並不是正統的皇室繼承人,只是因為明武宗正德皇帝無後,他才被人從皇室宗親裏面挑出來,繼承了皇位,可以說,他這個皇帝,完全是憑運氣當上的,所以,他對自己的身份相當的敏感。

他之所以發動大禮議之爭,硬要給自己的父親爭個皇帝的名號,就是因為身份問題。

如果,他的父親只是一個王爺,他這皇帝當的豈不是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他的父親,必須冠上皇帝的名號,哪怕滿朝文武大多反對不行。

他之所以想去中都鳳陽府和南都應天府祭祖,也是因為身份問題,他想告訴世人,他朱厚熜也是正統的皇室血脈,繼承大統,完全沒有問題。

皇帝出巡一般都會遭大臣們的反對,因為皇帝事太多,很多事情,必須他們親自點頭才行,如果當皇帝的在外面待太久,整個國家都要陷入停滯。

明武宗正德皇帝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這家夥為了出去玩竟然連科舉的事都拋諸腦後,結果,正德十六年的殿試因為他不在京城而無法舉行,數百貢生足足等了一年多,直到嘉靖繼位才拿到進士功名。

像這樣的事情多的很,如果當皇帝的老出去玩,整個朝堂上下非亂套了不可。

所以,一般皇帝提出出巡的想法都會有很多大臣跳出來勸阻。

不過,嘉靖這次提出出巡的想法之後卻沒人說什麽,至於原因,有很多,大臣們都有各自的打算,不一而足。

比如嚴嵩一黨,那就是典型的馬屁一族,只要皇上不管他們貪腐那便是英明神武,出巡什麽的,關他們屁事,嘉靖最好住外面不要回來,這樣他們就能肆無忌憚的大貪特貪了。

比如陽明一脈,他們也看在楊聰的面子上沒有吭氣,因為楊聰說了,皇上此次出巡也是坐火龍車去,幾天時間就能回來,根本就不會耽誤什麽事,大家就別去煩皇上了,省得皇上不高興。

至於楊聰為什麽這麽說,沒人清楚,也沒人去追根究底,畢竟,就如同他說的,皇上也就出去幾天時間而已,能耽誤什麽事呢?

嘉靖倒沒注意這反常的情況,畢竟他任性慣了,朝中敢於跟他作對的官員也被他利用各種手段給收拾的差不多了,沒人反對他出巡,他認為很正常。

這次出巡時間雖然不長,排場卻一點都不能小,嘉靖可是特別好面子的,禁軍那最少也要上萬,錦衣衛、隨行太監、隨侍宮女,那都得上千,還有隨行的官員,也不能少了。

內閣首輔嚴嵩,那肯定是要隨行的,不說別的,就說這家夥溜須拍馬的本事,那簡直無人能及,沒這家夥在身邊,嘉靖還真不怎麽適應。

禮部尚書楊聰,那肯定也是要隨行的,因為鐵路、火龍車等等,這些新奇玩意就楊聰懂,嘉靖的求知欲那也是很強的,要沒楊聰在身邊解惑,他同樣不適應。

另外像錦衣衛指揮僉事陸炳、工部尚書顧可學、身兼三孤的陶仲文,這些天天都圍在他身邊轉悠的親信自然一個都不能少。

至於其他的,那就按規矩來,隨便點上一小半朝廷重臣跟著一起去便行了。

他這隨意一點,就是將近兩萬人,排場簡直大的離譜。

這兩萬人可不是說走就能走的,沿途的吃喝拉撒都得安排好,雖說這一趟也就幾天時間,那也得安排,這麽多人,總不能全部窩在火龍車上過夜不是。

嘉靖也不知是不記教訓還是喜歡住帳篷,這一次出行他又選擇了住帳篷,而且,他還規定,所有隨行人員,包括禁軍、錦衣衛、太監、宮女、官員等,都要準備好住帳篷。

這旨意一發出來,楊聰這心裏別提多激動了,帳篷,那可是很容易著火的,上次夏言就被他一把火給燒的差點沒當成內閣首輔,這一次,是不是也來一把火,直接把嘉靖燒死在睡夢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