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驕兵必敗

惠安侯這個名字,的確不錯,不過,楊聰看到奏折之後心情卻怎麽也好不起來。

嘉靖這次的確夠意思了,一把就賞了他個侯爵,而且,其他有功之臣皆有升遷作為獎賞,但是,聖旨中其他內容就有點操蛋了。

收復西套之策竟然被否了,嘉靖的意思,朝廷負擔不起如此曠日持久的大戰,而且,西北戰事已然讓朝廷財政吃緊,嘉靖還讓他即刻裁軍,將西北邊軍裁撤到六萬,每個邊鎮一萬!

楊聰可以肯定,這不是嘉靖的意思,而是嚴嵩的意思!

朝廷財政吃緊怎麽了?

這很正常啊。

大家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又怎麽了?

這也很正常啊。

有時候,打仗就是這樣,需要動用舉國之力來支持,造成暫時的困難,那是很正常的。

但是,打完仗之後就好了,甚至會比打仗之前更好。

就好比這次,如果收復了西套,韃子便沒了繁衍生息之地,沒了繁衍生息之地,韃子必然會慢慢走向衰落,韃子衰落了,大明西北邊患就有望徹底解決了,今後就不必花費大筆開銷來維持龐大的邊軍了。

這個賬很容易算,下點狠心,勒緊褲腰帶過幾年,今後就能高枕無憂了,一年省個幾十萬兩甚至上百萬兩出來都不是問題,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這是顯而易見的。

嘉靖會想不通這點嗎?

他要想不通這點,那就真是個傻子了。

關鍵問題在於,有人不讓他這麽想,或者,有人刻意誤導他往別的方向想。

這糊塗蛋,也太容易糊弄了,怎麽辦呢?

真的就此罷手,裁撤邊軍嗎?

楊聰真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個時候,士氣正旺,如果不趁機一鼓作氣收復西套,再蹉跎個幾年,誰知道到時候又是什麽情況。

他想了想,還是寫了封奏折,爭取了一下。

當然,他並不是說他想抗旨不遵,他只是詳細分析了一下西北的形勢,論述了一下現在出兵的好處。

這份奏折中他也用了些誇張的手法,忽悠了嘉靖一番。

比如,這一次韃子主力其實並沒有什麽損失,他卻誇張的說,韃子死傷慘重,沒有幾年都回不過勁來。

又比如,韃靼部其實早就在西套地區繁衍生息很多年了,他卻說韃子是狼狽逃竄過去的,人地生疏,沒有幾年根本就安定不下來。

總之,他的意思就是,這個時候是出兵的最佳時機,錯過了這個機會,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嚴嵩收到奏折,心中不由冷笑不已。

他可不管什麽韃子,什麽時機,他只管對自己有利還是不利。

楊聰繼續主政西北,顯然對他是極其不利的,如果讓楊聰一舉收復了西套,把韃子打得屁滾尿流,那又是大功一件,不說楊聰會獲得什麽賞賜,楊聰手下那幫親信都不得了。

這一次,楊聰刻意提攜的那些人可都加官晉級了,再讓他們立個大功,那一個個都要竄到六部侍郎甚至六部尚書的高位了,如果真讓他們都竄上來,那還得了,這朝堂之上還不成了楊聰的天下!

所以,不管怎麽說,也不能再讓楊聰立功了。

那麽,怎麽忽悠嘉靖,不讓其同意楊聰收復西套呢?

這個,其實也不難,他想了想,隨即便提起筆來,在票擬上留下了四個字,“驕兵必敗”!

有時候,好奇心不但能害死貓,還能讓人不經意中了別人的圈套。

嘉靖看到奏折,果然被勾起了好奇心。

楊聰說的,時機是如此的好,好到簡直不能再好了,嚴嵩為什麽來個“驕兵必敗”呢?

他怎麽也想不明白,楊聰到底哪裏驕傲了,楊聰就不是那種人啊,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他只能找嚴嵩來問個究竟了。

嚴嵩心裏這個得意啊,嘉靖,太好糊弄了。

他應招而來,恭恭敬敬的行了番君臣之禮後,也不急著說話,就那麽站在那裏,仿佛什麽都不知道一般。

嘉靖果然更好奇了,這嚴嵩到底什麽意思呢?

他忍不住問道:“惟中,你這票擬上寫的驕兵必敗是什麽意思,清風不是那種輕敵冒進的人吧?”

楊聰當然不是那種人,但是,你太容易糊弄了啊!

嚴嵩不慌不忙的道:“皇上,微臣鬥膽問一句,您看了楊大人的奏折,有什麽想法,是不是感覺韃子不堪一擊?”

嘉靖看了看奏折,緩緩點頭道:“是啊,他們死傷慘重之下,又狼狽逃竄到西套,應該是不堪一擊了。”

嚴嵩依舊不慌不忙的道:“皇上,微臣再鬥膽問一句,這一百多年來韃子表現出來的實力是不是真的不堪一擊呢?要韃子真的這麽不堪一擊,豈不早就被我們大明給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