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張揚

這年頭,出一本書到底要多少錢呢?

首先,什麽封面用什麽紙,裏面又用什麽紙,那都另算,因為這些跟其他材料和人工成本比起來壓根就不算什麽!

一本書,幾十頁甚至上百頁,幾萬字甚至十幾萬字都有可能,而這會兒的字一個個那都是用特制的鉛刻出來的,這鉛本身就不便宜,再加上人工,光是一頁的成本,不說幾兩銀子,幾分銀子那是絕對少不了的。

也就說說,光是一頁書,刻制鉛字,再排成模板就得幾分銀子,十頁就是幾兩銀子,幾十也就是上百兩甚至幾百兩銀子!

然後,還有印刷的費用,裝訂的費用,這些都是要計算人工的。

總之,這年頭,沒有上千兩銀子,你壓根就不用想出書的事情,至於上百本甚至數百本的鴻篇巨著,想要印刷出來,成本更是高得嚇人。

這也是很多人編的出書卻印不起書的原因,就好比後世有名的《天工開物》和《本草綱目》,宋應星和李時珍編撰這兩本書是費了不少功夫,但是,後面印刷的時候費的功夫更多,因為他們壓根就拿不出這麽多錢來印書,只能到處求人,籌錢。

比如《本草綱目》,李時珍是從嘉靖三十一年開始編撰,萬歷六年成書,中間總共花費了二十七年時間,而直至萬歷二十一年,李時珍去世,這書還沒刊印出來呢。

至於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沒這麽多錢啊。

他要是有錢,不說一天就能刊印出來,幾個月時間那是足夠了,正因為他沒這麽多錢,最終耗費了十多年,直至他去世,這書也沒刊印出來。

當然,楊聰根本就不存在沒錢的問題,一百多本書,刊印成本最多也就幾十萬兩而已,對他來說,那真是小意思,而且這還只是小錢呢。

他花費更多的是買紙的錢,因為他準備一次就刊印一百萬套!

哪怕就按一套書幾兩銀子的成本計算,那都是幾百萬兩!

話說他是不是瘋了,就算這大明有幾百萬讀書人,買得起書的又有多少呢,哪怕他就以成本價賣出去,幾兩銀子一套,也沒有多少人買的起啊!

他當然沒瘋,如果可能的話,大明有多少讀書人,他就要印多少套,最好能人手一套!

至於沒多少人出的起錢的問題,他壓根就不擔心,沒多少人買的起沒關系啊,他壓根就沒打算賣!

這次,楊聰一改以往低調的作風,大肆張揚了起來。

《格物致知之理》整套一百多本,光是做一套印刷模板就得幾十萬兩銀子,一般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他卻一次訂了兩套,北直隸京城一套,南直隸金陵城一套。

而且,他事先便將京城和金陵所有印刷作坊幾乎被他全包了,並且都向他們下了訂單,小一點的,專印一本書,整個幾萬本,大一點的,多印幾本書,整個幾十萬本,你敢接多少,他就敢下多少。

反正就一句話,這幾個月大家都不要搞別的了,全力來印刷《格物致知之理》。

有心人稍微統計了一下便發現,他下的訂單全加起來都不知道有幾千萬本了,這家夥,瘋了不成?

陽明一脈的人聽到消息,紛紛來勸阻,因為他們都清楚,像這種上百本一套的鴻篇巨著,能買的起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整個大明,能賣出去一萬套就了不得了。

他這一下就是不知幾千萬本的訂單,加起來可是好幾十萬套甚至上百萬套,賣給誰去?

楊聰對他們的勸解貌似充耳不聞,甚至開玩笑說,到時候賣不出去就送給他們,讓他們拿去當禮物,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好吧,你家夥有錢也不能這麽折騰啊,這可是好幾百萬兩,你拿出來送給那些缺衣少食的老百姓不行嗎,雖說幾百萬兩不能讓所有老百姓都致富,但最少也能讓好幾百萬老百姓吃個把月飽飯不是。

嚴嵩一黨的人聽到消息,那簡直是大牙都笑掉了,楊聰這個愣頭青,怕是以為大家都跟他一樣有錢吧。

幾十萬套甚至上百萬套,開什麽玩笑?

說句不好聽的,整個大明這會兒所有的《四書五經》加起來都不一定有幾十萬套呢,因為很多讀書人那都是借的甚至抄的書,要真花錢去買,又有多少人能買得起整套的《四書五經》。

當然,他們也就當笑話看而已,並沒有去阻止,因為這次楊聰張揚是夠張揚,但是跟他們卻沒多大關系,印書,讓人家去印唄,印得越多,對這小子越沒好處。

畢竟這書的成本擺在那裏,幾十萬套那都得幾百萬兩銀子,這錢從哪裏來的,皇上難道不會懷疑嗎?

那麽,嘉靖是怎麽想的呢?

嘉靖想的可不是錢的問題,因為他讀書就不用花錢,或者說他就沒去買過書,哪裏能清楚一本書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