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取之於民

《論語·八佾篇》有雲:“君使臣以禮,則臣事君以忠。”

西漢大儒董仲舒更是在《舉賢良對策》中將此句釋義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這年頭忠君思想濃厚,一般人特別是讀書人還真不敢如同楊聰一樣,蔑視皇權,惡心嘉靖。

夏言是狂,但也沒狂的沒邊,他內心裏是有點看不起嘉靖,但那也是在才學方面,真正涉及到皇權的事,他還是不敢有絲毫逾越。

嚴嵩是奸,但也沒奸到不把嘉靖放在眼裏,他雖然利用嘉靖,那也只是利用嘉靖的無知來為自己謀利,要說蔑視嘉靖所代表的皇權,他還沒這個膽。

楊聰就不一樣了,他內心裏還真不怎麽懼怕嘉靖,皇帝怎麽了,還不是個人,你敢惡心我,我就敢惡心你。

他把袁應樞等貪官汙吏重新審了一通之後,便安排人將這些家夥押赴京城了,至於上繳朝廷的臟銀,就按他們“老實交待”的數目,總共加起來才幾萬兩。

他如果是個貪官汙吏,這把就發大財了,因為這次從那數十個貪官和袁應樞家裏抄出來的金銀財寶足足價值兩百多萬兩,去掉幾萬兩,還有兩百余萬兩!

當然,他並沒有打算貪掉這筆錢,兩百余萬兩,對於其他人來說的確是一筆足以讓人瘋狂的巨額財富,但是,對於他來說還沒那麽大的吸引力,他並不缺這筆錢。

至於這筆錢怎麽處置,他也早就想好了。

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筆錢是這些貪官汙吏在廣西搜刮的民脂民膏,自然是要還給廣西老百姓。

不過,他所謂的還並不是把這兩百余萬兩均分給幾百萬老百姓,因為這樣沒有意義,分到每每個人手裏還不到一兩呢,他們最多也就能吃一個月的飽飯,接下來還是得挨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準備用這筆錢幫助廣西老百姓擺脫貧窮落後的現狀。

這天上午巳時許,距離桂林府城足有百余裏的龍脊山附近突然響起一陣密集的馬蹄聲,將近百余人騎著駿馬自官道疾馳而來,很快便跑進了入山的通道,看他們的裝扮,應該是上百廣西狼兵和明軍精銳護衛著幾個高官。

令人奇怪的是,龍脊山的老百姓並沒有因為這些高官的到來蜂擁而聚,夾道歡迎,也沒有跑過來看熱鬧,他們依舊在山上的梯田裏忙著自己的活計,就仿佛沒看到這群人一般。

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其實,這裏的老百姓早就看到這群人了,有很多老百姓貌似是在田裏忙活,眼光卻在偷偷的打量著這幫人呢,只是他們早被知縣大人和族裏的頭人連番警告過了,這幾天該幹嘛幹嘛,不管看到什麽人都不準大驚小怪,更不準聚眾圍觀,如若不然,逮著就是一頓板子!

這打板子的威懾力還是很大的,要不然,這裏的老百姓早安奈不住沖動,跑山路兩側圍觀了。

他們雖然站在田裏,這心思卻一直在山路上,這一群人到底什麽來頭呢?

知縣在那幾個高官面前貌似都跟孫子一般!

這一行人來頭可不小,領頭的便是都察院右副都禦使兼兵部尚書,五省總督楊聰,另外還有新上任的廣西提刑按察使黃光升和桂林知府張九德。

楊聰之所以趕來這裏,皆因為這裏有梯田,很多很多的梯田。

他苦思了很久,要改變廣西貧窮落後的現狀,唯有想辦法增加這裏的耕地面積,後世這裏幾千萬人都能養活,為什麽這會兒幾百萬人都養不活呢?

糧食的產量只是一個方面,主要還是耕地面積,因為這會兒廣西的耕地太少了。

這裏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山地和丘陵占了八成以上,剩下還有一成左右的水路,平原和盆地面積還不到一成,要想增加耕地面積,唯有在山上想辦法,開挖梯田,而龍脊山正是廣西最為聞名的梯田所在地。

這會兒並不是沒有梯田,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湖廣江西等地都有梯田,而且開挖歷史還不短,但是,這會兒梯田並沒有普及,至少楊聰就沒看到過什麽梯田,所以,他才親自帶人來到龍脊,實地考察一番。

一行人抵達龍脊山附近便下了戰馬,楊聰在一座高山腳下匆匆交待了一番,隨即便帶著幾個隨行官員和一眾錦衣衛狼兵精銳等往山上爬去。

這家夥,這年頭的山可不好爬,別說路了,踏腳的地方都沒有,漫山遍野不是半人高的野草便是茂密的樹林,想要爬上山頂,還得劈開雜草和灌木,開出一條路來。

還好,隨行而來的狼兵和錦衣衛等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開個路對他們來說倒是沒什麽難度,只是像楊聰這樣的文弱書生氣力明顯不夠,爬到山頂的時候,楊聰和張九德等人都已經汗流浹背,氣喘籲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