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聲望日隆

楊聰著實沒想到,剿滅大海盜陳思盼這麽大的功勞竟然連個掛職的六部尚書頭銜都撈不到,要說什麽內閣大學士,這會兒他還真沒想過,但掛職的六部尚書頭銜,他卻認為憑這功績完全夠了。

他也知道這會兒六部尚書都沒有空缺,但掛職不需要空缺啊,同時有幾個兵部尚書又或者禮部尚書在大明朝堂是很常見的現象,有些掛職的尚書不就是獎勵功那些勛卓著的朝臣的嗎。

這事著實有失公允,要知道當初仇鸞隨便吹噓了一番自己的功績,說什麽連續擊退韃子騎兵的數次進攻,便一路從總兵升到了三邊總制,再到太子少保,三邊總督。

仇鸞那是屁的功績啊,每次也就殺啊冒功,上繳了幾十個首級而已,但是人家卻能以武職身份掛上從一品的少保之職,而他這可是斬獲敵人首級上千,而且連海盜頭子陳思盼都幹掉了,結果連掛個正二品的尚書之職都不行。

夏言和嚴嵩真是無恥之尤啊,竟然連資歷不夠這種爛借口都能整出來,嘉靖也是腦子進水了,竟然相信他們的讒言。

有時候無恥之徒整人就是這樣,不管你有多少優點,他們總能找出你的短處來。

這種現象在後世尤其常見,比如一個公司給員工升職加薪,明明你什麽都比別人強,往往卻是那溜須拍馬之徒又是升職又是加薪,什麽都輪不到你。

你要去深究原因就會發現,人家總能在領導跟前把你比下去,你工作明顯比人家勤奮,人家就跟你比能力,你能力明顯比人家強人家就說你持才傲物,再不行,脾氣、性格、長相等等,不管哪一方面,只要你有短板,人家便能想方設法把你給比下去。

楊聰倒也見過這些套路,所以,對於夏言和嚴嵩阻擾升職一事他倒沒有過於在意,他只是暗自咒罵了一番便過去了。

這會兒最重要的可不是掛個什麽六部尚書之職,而是保住浙直總督之位,好好將東南經營一番,以免他走了之後海商豪門借嚴嵩之助翻盤。

還好,這會兒夏言和嚴嵩也找不出威望又或者能力比他強的人來取代他的位置,憑借養寇自重之計,他總算是安然渡過了第一個任期。

接下來,他便開始利用自己總督的職權在東南賣力經營開來。

這會兒東南要說最重要的其實是民政而非軍政,因為海盜和倭寇總有剿滅的一天,到那時候所有集結起來的屯衛估計都得卸甲歸田,剩下總兵、參將什麽的就沒什麽職權了,而民政卻不會因為海盜和倭寇的剿滅而改變,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衙門該有的職能一直都會有。

所以,他將重點放在了控制各級衙門的基層官員。

這會兒要掌控地方,就是要掌控基層,因為布政使、知府、知縣什麽的都是流官,任期一般都是三年,最多也就六年,任期一滿,就得走人,而衙門裏的小吏就不一樣了,基本上,衙門裏的管事小吏都是當地的鄉紳郡望來出任,這點,不管任何人來任職都改變不了。

楊聰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誰投靠他,他就任用誰,不但任用人家當衙門的小吏,還將海上貿易的利潤適當的與其分享。

比如,這會兒鄉紳土豪手裏頭普遍都有很多地,而這些地裏面出產的糧食他們基本上都是吃不完的,有很多都要賣出去,換成銀子,這樣才能進購布匹瓷器、茶葉酒水、綾羅綢緞、珠寶玉器等生活用品又或者奢侈品。

這些鄉紳土豪手裏的田地糧食產量可不低,東南糧價之所以這麽便宜就是因為地大多集中在這些人手裏,而這些人自然想把手裏多余的糧食賣出個好價錢。

這個好辦,只要投靠我,跟著我混的,糧食一律高價收購,比市場價最少多出五成,反正東瀛那邊糧食缺的厲害,只要能運過去,基本上都會被掃光,至於那些執迷不悟,還跟著海商豪門混的,那就不好意思了,你們還是賣地方上,去獲取那點微薄的利潤吧。

他這一招的確厲害,誰不希望自己手裏的糧食能多賣點錢啊,多出五成的利潤,一千畝那就是將近一千兩銀子啊,這會兒各地的土豪鄉紳手裏誰沒千八百畝地的,跟著總督大人混,一年就能多賺上千兩銀子,而且還能在衙門中任職,走出去都倍有面子,這種好事大家自然是趨之若鶩。

這種事,一旦放出一點風聲,都不用他刻意去宣傳,各地的鄉紳都會想盡辦法,削尖腦袋來巴結他。

不出一年,東南的鄉紳大半都改換了門庭,投到了他的門下,這樣一來,收購到的糧食那也是相當之恐怖的,甚至,整個東瀛市場都有飽和的趨勢。

這個問題他倒也早就預料到了,東瀛市場飽和了沒關系啊,他還可以購置馬車,加強運輸能力,將糧食運到大明西北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