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錢多的燒(第2/2頁)

那自然是可勁的花,看上什麽就買什麽。

比如說瓷器,原本歐陸人也不是沒有東西盛食物,貴族一般都用銅器、銀器甚或是金器,平民則一般用木器,至於面包什麽的,直接用籃子裝著就行了,也沒那麽多講究。

但是,這些東西都有個缺點,那就是不好清潔。

那時候的工藝可沒現代發達,銅器、銀器、金器和木器什麽的都是手工加工出來的,表面那是相當粗糙的。

至於電視裏,那基本都是騙人的,什麽歐洲中世紀貴族家庭裏用金器銀器都是光滑如鏡,閃光發亮的,那就是開國際玩笑。

那些都是現代工藝加工出來的,用機器壓鑄出外形,再用電鍍在表面均勻的鍍上一層薄薄的金銀,甚或是裝飾鉻,那自然是光滑如鏡。

歐陸這會兒哪裏有什麽壓鑄技術,更沒有什麽電鍍技術,金器銀器什麽的加工出來看上去是平的就算不錯了,其實,表面一點都不平整,菜汁沾上去很難洗幹凈,用的時間長了,就會有很大的異味。

瓷器就不一樣了,表面是燒著出來的,基本上跟鏡子一樣光滑,不管什麽臟東西,用水一沖,再用布一擦,基本幹凈如新。

這會兒他們有錢了,成暴發戶了,自然想用更好的瓷器了。

所以,大明的瓷器傳入歐陸之後便倍受到追捧,有時候有的瓷器甚至需要通過拍賣才能獲取。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比如景泰藍的價格就是通過這一時期歐陸的拍賣漲上去的。

景泰藍的工藝對於當時的歐陸人來說那自然是相當高深的,但是,對於大明匠戶來說,也就那樣了,如果算人工撐死也就幾兩銀子而已,而且大明的匠戶給官方制造瓷器還是免費的呢,只要管飯就行,至於材料,那也是就地取材,根本就不用花什麽錢的。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景泰藍的價格並不高,一個半人高的景泰藍花瓶能賣個幾十兩銀子就不錯了。

但是,這東西一旦運到歐陸那就不得了了,物以稀為貴啊,大明傳到歐陸的瓷器本就不多,景泰藍更是少之又少,一般都需要拍賣才能獲得。

這東西其實就沒什麽實用性了,就是擺那裏好看而已,沒辦法,這會兒歐陸貴族就是有錢啊,錢多的燒,稀罕的東西他們自然是拼命的搶,一件普通的景泰藍在歐陸拍賣到數千兩甚至數萬兩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