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提拔

楊聰發現,這聚餐的效果貌似很不錯,在座的原本就是各方大佬,如果讓他們全聽一個人的吩咐恐怕很難,就算內閣大學士都夠嗆,反倒是大家坐一起喝點酒,談起事情來比較融洽。

最後大家商議的結果還是盡量擴充勢力,趁南北兩京吏部尚書之位在手,多招攬點有潛力的官員,至於夏言那邊,暫時以不變應萬變,暫時來說,他們這邊實力還是要差上一點,人家不出手,他們沒有必要上去自找麻煩。

這一下楊聰又撈了個大便宜,要論有潛力的官員,自然是翰林院最多,而夏言正好在拼命打壓翰林院的才俊,這些人心裏沒點怨氣是不大可能的,這個時候,只要伸出橄欖枝,相信很多人都會投奔過來。

這次聚餐以後楊聰到翰林院大致一了解,果然大部分翰林院官員都對夏言和張璁等人的所作所為極為不齒,對他們極力打壓翰林院“儲相”的行為更是怒火中燒。

這個時候,楊聰才漸漸了解了張璁和夏言這些人有多麽的狠辣。

他們收拾翰林院官員的手段其實並不怎麽高明,簡單來說就是揪住一個小辮子往死裏整。

比如說楊慎、舒芬、楊維聰三個狀元郎曾在大禮議的時候帶頭哭諫嘉靖。

這種事,說白了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明朝哭諫皇帝的官員並不罕見,當皇帝的最多也就是廷杖一番,以示懲戒。

但是,那一次,張璁和夏言等人卻借機在嘉靖面前攪舌根子,說什麽楊慎仗著自己的父親是內閣首輔,無法無天,欺君罔上,帶領群臣威脅嘉靖。

嘉靖受此一激,當即就要杖死楊慎,可憐的楊慎,哭諫的時候被廷杖了一次,被打了個半死,還沒過十天,又被嘉靖拉去暴揍了一頓,錯點沒被當場打死!

就這張璁和夏言等人還不放手,還是不停在嘉靖跟前說楊慎的壞話,結果,楊慎直接被充軍雲南永昌衛,楊維聰直接被貶斥到山西當按察副使,舒芬則被貶到福建市舶司任副提舉,三個狀元的仕途就這麽被毀了,舒芬更是積郁成疾,嘉靖十年便含恨悲憤而逝。

像唐順之、羅洪先、趙時春等其實也沒犯什麽事,最多也就是上奏勸諫嘉靖,有的甚至只是不願接受張璁又或者夏言的招攬而已,結果都被他們揪住這點小辮子往死裏踩,壓的頭都擡不起來。

朝堂之上勾心鬥角原本是很正常之事,但是,像張璁和夏言這樣刻意打壓翰林院出身的官員,揪住一點小辮子就把人往死裏整的還真不多,被他們整過的自然是怨氣沖天。

這時候,張璁已死,就剩夏言,所有人的怨氣自然都集中到了夏言身上,楊聰剛暗示這些人有意組織大家與夏言抗衡,他們便紛紛表態,要加入楊聰的陣營。

這一下,楊聰的勢力著實膨脹不少。

不但唐順之、羅洪先、趙時春等都聚攏了過來,楊維聰、楊維傑兄弟,甚至遠在金陵的龔用卿等也紛紛投效。

不過,這會兒南北兩京正五品以上官員嘉靖基本都定下了,這些人想獲得升職,要麽只能在南北兩京擔任正五品以下的官員,要麽就只能下放地方。

這些人自然知道京官與地方官的差別,但凡能留在京城的,他們基本都選擇了留下。

像唐順之和趙時春都選擇了調到回兵部,任從五品的員外郎,他們原本就是正六品的兵部主事,到翰林院鍍了一下金,升到從五品的員外郎倒也不顯突兀,而且有聶豹提攜,他們也不用擔心會再被夏言往死裏踩了。

像羅洪先,則選擇留在翰林院,升任從五品的侍讀,反正他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都當了六年了,再加上他又是狀元郎,一次提兩個小級倒也正常。

還有楊維傑等投靠過來的翰林院編修和庶吉士則大部分選擇了去詹事府任職,畢竟從翰林院升詹事府,再升國子監,再升禮部,最後入閣,才是翰林官員升官的正常途徑,而且這會兒太子已然出生,詹事府正在逐步恢復職能,需要的官員也不少。

至於楊維聰,他已然是從三品的參政,要回京升任正三品的六部侍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楊聰跟張邦奇一商議,幹脆給他升了個從二品的山西右布政使,反正這會兒山西官員因為受陳達的牽連裁下去一大片,空缺有的是。

這些人都安排好,剩下就是自己人了。

徐階原本也想回京的,但是,一番了解之後,他發現,回京之後他最多升一小級,成為從五品的官員,正五品又或者從四品的京官,張邦奇都無能為力,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去山西,出任從四品的右參議,這個職位雖然沒有什麽實權,但是品級擺在那裏,如果運氣好,混幾年直接回京充任六部侍郎也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