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更不靠譜的會元

這年頭編撰一本書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像羅洪先為了編撰《廣輿圖》,不知道查閱了多少書籍,也不知道費了多少心力,這都五六年了,他才堪堪完成一半呢。

楊聰之所以遲遲沒有開始編撰《格物致知之理》這是一個很大的原因,他一個人精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而這會兒他手底下根本就沒什麽會寫書的,如果讓他一個人來編撰,估計累到死都完成不了這樣的鴻篇巨著。

不過,這會兒就不一樣了,他正好有點空閑時間,又遇到了羅洪先這個對地理特別感興趣的狀元郎,所以,他決定先開始編撰《格物致知之理·地理篇》,至於其他的,還得慢慢聚攏人才方能開始。

為了有個好的開頭,楊聰也是費盡心力,這些天他幾乎早朝一結束就往羅洪先那裏跑,兩人商議了很久,還是決定做成那種對開的書頁,一邊是帶符號的簡略地圖,一邊是畫著山川河流城池的地形圖,兩邊一對照,看上去清晰無比,賽過以往的地圖不知道多少倍。

至於整個地理篇的內容,當然不光包括大明境內了,整個世界都要包含進去,不過,楊聰也只是大概記得世界地圖的輪廓和一些主要國家的大致方位,真正細致到山川河流道路城池等,他也是兩眼一抹黑。

這個問題怎麽辦呢?

楊聰原本以為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可能真要逮住幾個歐陸來的商人,又或者直接跟殖民強國的海軍幹一仗,繳獲了他的航海地圖才能將世界地圖慢慢補全,沒想到,羅洪先卻想到了一個更簡單的辦法,那就是翻書。

他真是沒想到,原來翰林院還藏有很多書籍,翰林院最前面的三棟閣樓全是藏書用的,裏面的書簡直浩如煙海,密密麻麻的書架上全是書,整整三棟樓的書!

羅洪先以前繪制《廣輿圖》的時候就是從裏面翻出相關書籍做參考的,而他翻的只是記載大明疆域情況的書籍,其他的,他很少去翻,也沒時間去翻。

楊聰發現,他真是撿到寶了,翰林院的藏書之豐簡直超出了他的想象,不但有地理方面的相關書籍,天文、器械、冶金、水利等等方面的書籍都有,三棟閣樓等於就是一本巨大的百科全書,只是書籍太多太雜,一個人一輩子都看不完。

他只要有足夠的人手,關於這個時代的科技知識,基本都能翻的到,也就是說,只要他將後世的見聞和翰林院中藏書記載的內容結合到一起,一套《格物致知之理》就差不多完成了。

當然,這也是一個相當浩大的工程,他這會兒還沒法全面展開,現在,他能做的,也就是將藏書中關於地理方面的記載翻出來再加上自己後世的見聞,與羅洪先一起編撰成《格物致知之理·地理篇》。

這個工作量也相當的大,不過帶給他的驚喜也很多,翰林院藏書裏面不但有記載大明疆域情況的書籍,還有周邊各個藩屬國進貢而來的圖冊,還有鄭和下西洋的詳細記載,還有前朝北元時期的各種地理書籍。

這家夥,前朝北元可是橫跨整個亞歐大陸的大帝國,他們不但有自己疆域的詳細地圖,還有敵對的歐陸國家的詳圖,有了這些書籍,整個亞歐大陸的地形地貌差不多都出來了,至於非洲和南北美洲,先大致標注一下就行了,反正那些地方在這個大航海時代基本就是歐陸各國的殖民地,地圖上並不需要做太詳細的標識。

楊聰原本還以為《坤輿萬國全圖》上關於亞歐大陸的地圖都是後面西方傳教士從歐陸帶過來的,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這麽回事,大明原本就有相關的地圖,只是沒人把他匯總到一起,合並成一張完整的世界地圖而已。

這個並不奇怪,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像羅洪先這樣癡迷於地理的花費了五六年時間也就繪制了半個大明的地圖,他甚至都沒時間去翻看大明疆域以外的地理書籍,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除非皇帝下旨,不然沒人會無聊的去幹這事,而《坤輿萬國全圖》之所以出世,正是因為萬歷對世界產生了好奇。

可以說,利用翰林院的藏書就能繪制出大致的世界地圖,如果再加上楊聰後世的見聞,繪制出來的地圖甚至比《坤輿萬國全圖》還要全面。

這個發現著實讓楊聰和羅洪先興奮不已,他們整天癡迷於《格物致知之理·地理篇》的編撰,一晃半個月時間就過去了。

這天,楊聰還是如同往常一樣,下了早朝,稍微休息了一下,便直奔羅洪先的值房,沒想到,羅洪先那裏卻已有客人了。

這人是翰林院編修趙時春,也是個閑的蛋疼的家夥。

這個趙時春的事跡楊聰也聽說過,這家夥可謂一個奇葩,他是嘉靖五年丙戌科會試第一,也就是會元,而那個時候嘉靖因為大禮議之爭跟朝臣起了沖突,所以沒有舉行殿試,按道理來說,他這個會元就應該順理成章的成為狀元,卻不曾想,嘉靖看過會試考卷之後卻沒有把他定為狀元,而是將他定為二甲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