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覆水難收(二)(第2/3頁)

秦山洪水一關橫,

雄視中天障帝京。

但得一夫當關隘,

丸泥莫漫覷嚴城。

鄭隴在身側不由鼓掌叫絕,“郡王果然是我大唐第一風流才子,此詩雄渾有力,氣魄萬千,當真令人心曠神怡。如果不是叛軍當面,老夫定然與郡王攜手登山,在這雄關之上,痛飲個三天三夜,不醉不歸!”

“有此潼關在,李琮叛軍難逾越。”蕭睿笑了笑,突然回身望著身後不遠處手持寶劍刀默然而立的李光弼,“光弼,派人進關通報潼關守將張赫了嗎?”

李光弼眉頭一挑,向巍峨聳立靜寂無聲的潼關掃了一眼,低低道,“郡王,末將已經派人通報張赫,但是……”

蕭睿眼中閃出一絲冷厲。

雖然朝廷還沒有旨意前來,但自己好歹也是一個郡王,再加上鄭隴這麽一個藩鎮節度使,統率7萬大軍前來,他一個小小的兵馬轉運使竟敢閉關不出,給自己和鄭隴吃了一個閉門羹。

難道?

蕭睿斷然揮了揮手,“鳴號!”

7萬大軍緩緩開進潼關之前,蒼涼的牛角軍號聲在曠野和山間回蕩著。張赫再也不敢裝傻,只得打開城門,迎了出來。

張赫本是河東夫蒙靈察手下,奉召前來鎮守潼關。但夫蒙靈察前日子突然在河東起兵,這讓張赫多少有些措手不及。他不知道是該跟隨主帥的腳步,還是誓死保衛長安效忠皇帝。正在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突然潼關之外傳來靖難郡王和劍南節度使兩路大軍到來,不由就有些躊躇。

……

……

7萬大軍進了潼關,潼關防衛的兵力大增,但也徹底絕了張赫反叛的念頭。這曾經閃現過的一絲念頭,隨著那呼嘯的山風被深深地蕩滌一空。雖然沒有朝廷的旨意,但在這守軍之中,以蕭睿的官職為最大,再加上蕭鄭兩家的私交良好,這潼關事實上的守軍統帥既是蕭睿。

就在潼關守軍忙於備戰的時候,第二天的上午,當紅彤彤的烈日高懸在潼關關樓的正上空,兩匹快騎縱馬馳進了潼關高大深重的城門。

“報!”

一個探馬匆匆闖進潼關城樓之下的帥府,噗通一聲跪倒在蕭睿面前,當著鄭隴以及張赫等諸將的面,顫聲呼道,“啟稟郡王,大事不好了……長安……長安……”

探馬是安西軍中的探馬,這是一個年輕的河西漢子,在他那年輕而因為寒風切割而變得裂開口子的古銅色臉孔上,浮現著無與倫比的震驚和惶恐,他聲音顫抖,頭盔上抖落掉淡淡的一層煙塵,在廳中明亮的光線下沸沸揚揚。

“不要慌,何事,說!”站在蕭睿身後的李嗣業往前半步,沉聲道。

“郡王,大事不好了,皇上……皇上帶著滿朝文武和皇親國戚們離開長安,移駕蜀中而去了。”探馬最終還是顫巍巍地說出了,這個足以令廳中眾人倒吸一口涼氣的可怕消息。

張赫等潼關諸將面色頓時煞白起來。什麽移駕蜀中,不就是逃跑嘛。皇帝竟然放棄長安,提前逃離,這——廳中的氣氛瞬間變得詭異和寧靜起來。

鄭隴心頭猛然一沉,霍然起身喝道,“此事可當真?長安具體情形如何,速速講來!”

“三日前,皇上帶人離開長安……目前的長安城裏,只有太子監國和章仇兼瓊、裴寬等幾位大人留守長安,城中只有羽林軍數千人……”探馬誠惶誠恐地俯下身去,“郡王……”

蕭睿面色不變,他慢吞吞地站起身來。這個消息,他並不意外。歷史上,因為安史之亂,李隆基逃離了長安,沒想到,這一回,他還是被李琮叛軍嚇得匆匆棄城而去。歷史的軌跡雖然已經改變,但歷史的走向卻驚人的一致。

因為出逃,在馬嵬坡李隆基失去了楊貴妃。同樣是出逃,而這一回,李隆基還能安安穩穩地坐在皇位上嗎?蕭睿心裏淡淡地想著,嘴角浮起一絲古怪的微笑,但一閃而逝。

“鄭大人,諸位將軍。”蕭睿悠然向前走了幾步,突然回過身來望著眾人,淡定的目光一一從眾人或是震驚或是失望或是憤怒的臉龐上滑過,聲音由小變大漸漸變得低沉起來,“叛軍勢大,皇上移駕蜀中也未必是什麽壞事。但皇上可以走,我等作為大唐將士負有抗敵報國之重責,卻半步都不能後退!潼關在,長安必在,潼關在大唐必在!無論,皇上在不在長安!”

“皇上雖然移駕蜀中,但太子殿下仍然在。”蕭睿慨然擺了擺手,“廢話也休說了,嗣業,傳本王的軍令,皇上移駕蜀中的消息不得泄露半個字——諸位將軍,本王醜話說在前頭,大敵當前,我等皆不可有任何的私心雜念,如果在場中有人敢這個消息泄露出去,動搖軍心,休怪本王翻臉無情軍法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