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封常清的毛遂自薦(第2/2頁)

“呃,封常清!”蕭睿的臉色一變,陡然翻身下馬,目光迥然地注視著跪倒在自己腳下的這個衣衫襤褸的漢子,神色變幻著。

腦海中關於封常清此人的記憶電閃而過。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充軍,任胡城南門守軍。封常清少年時便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頗讀詩書,常在城門樓上教他讀書。外祖父死後,封常清無所依靠,從此過著清貧的生活。

封常清年過三十後,當時的將軍高仙芝為都知兵馬使,頗有才能,每次出軍時,身邊的隨從就有三十多人,衣服鮮明。封常清也想成為高仙芝的隨從,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書一封,毛遂自薦。但高仙芝嫌他相貌醜陋,不願接受。

封常清啊,也算是盛唐名將,他來投自己了!蕭睿心頭暗喜,他手下有勇猛如李嗣業和令狐沖羽這樣的能人,還有能征善戰的李光弼,還有統籌事務的哥舒翰,但惟獨缺乏一個參謀軍機的合適人選。而這封常清,便是一個最合適的軍務參謀!

謀臣啊。但蕭睿又擔心歷史對封常清的記載言過其實,不免就微微有些躊躇。

“常清飽讀詩書,薄通軍機,慕公高義,願事鞭轡,還請郡王接納!”封常清朗聲呼道,拜了下去。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蕭睿耳邊突然回蕩起盛唐詩人曾任過封常清判官的岑參寫下的這首稱贊封常清的絕句,心頭凜然,心下再無猶豫。

他面上浮起溫和的笑容,俯身雙手將封常清扶了起來,“蕭某久聞先生大名,今日得見,實在是相見恨晚!先生請起!”

……

……

封常清感動萬分地坐在蕭睿的對面,他的上首就是那個往日裏拒絕他多次的大唐名將哥舒翰。封常清本就是一次嘗試,他根本沒有想到,蕭睿會如此看重他,不僅不嫌棄他粗鄙醜陋身體肮臟,竟然下馬跟他一起並肩前行,驚落了龜茲城裏一地的眼球。

哥舒翰眉頭微皺,他不明白蕭睿何以看重此粗鄙之人,還親自設宴相待。其實,也難怪哥舒翰等人以貌取人,盛世大唐風氣注重姿容儀表,封常清這種外貌形象確實不怎麽討人喜歡。這也就是蕭睿作為穿越者,知道封常清的才幹和價值,換成別人,當真會嫌棄他。

“士為知己者死。”封常清眼圈一紅,心裏暗暗毅然道。

“不知先生對我大唐局勢有何看法……”蕭睿端起一盞酒,“先生,請飲!”

封常清感動地端起酒盞一飲而盡,定了定神,慨然道,“郡王,開元之興,所恃有四:上有明君,下有賢臣,此為一;兵制齊備,武道興盛,此為二;租庸調制,官倉充盈,此為三;三省六院兼科舉,人才賢德輩出,政令通行,此為四。”

“然而,如今風尚奢侈,一直延續民間……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而如今國之良田,雖經朝廷新制重新登記在冊,但其實多數土地仍為權勢大戶之永業,而大唐百姓則數倍於開國之初,田少人多,授田不足分配但賦稅依舊,使得府庫雖豐而閭閻困矣。百姓無心桑麻,被迫棄田而背井離鄉……郡王主議流民遷徙西域則是明證。”封常清不顧一旁哥舒翰的震驚,繼續直言,“好在朝廷新制,緩解了內患,否則天下危矣。”

“先生繼續說。”蕭睿側耳傾聽,不能不說,這封常清的觀點還是頗為超前的,竟然跟蕭睿的看法頗為一致。

“請郡王恕常清妄言之罪。”封常清猶豫了一下,“朝廷之上,李相把持朝政,以鐵腕和剛法治國,天下,雖有欺上瞞下之情,但也有安定社稷之功。可如今李相退位,皇上年邁,朝政必亂……加之慶王李琮在隴右蠢蠢欲動……”

蕭睿朗聲一笑,高高舉起酒盞來,“先生高見,蕭某佩服。先生屈居西域但卻深諳天下大勢,當真是奇才也……如今,先生如不嫌棄,暫且跟隨蕭某身邊做個隨軍判官可好?待日後先生立有軍功,蕭某再向朝廷和皇上奏報……”

封常清大喜,翻身拜倒在地,“常清當為郡王肝腦塗地,死而後己!”

蕭睿微微一笑,手中的酒盞晃了一晃,“都是為了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