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移民(第3/4頁)

聽見眾臣的不解和嘲諷之聲紛紛響起,蕭睿不以為意。他早就料到,他的想法一出爐,肯定是驚世駭俗的。

“父皇,諸位大人,爨人和僰人雖然世代定居此地,但此地地貧民窮,氣候惡劣,物產甚少,爨人的生存只有依靠南詔和大唐。可以說,爨人和僰人的家園於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麽樂土。”

“同時,他們還面臨著南詔人的威脅——如此種種,假如大唐能為之找到一塊安置樂土,想必爨人和僰人是不會拒絕朝廷的美意的。”

裴寬撇了撇嘴,“蕭大人,你說得容易,就算是爨人和僰人肯搬遷,那麽,本官請教蕭大人,你要在什麽地方安置這些蠻夷之人?”

“父皇,諸位大人,這裏——西域,大唐在西域有諸多軍屯之區,騰出一塊綠洲來安置爨人和僰人想必不是什麽難事吧?再者,西域地廣人稀,綠洲頗多,朝廷安置爨人和僰人以及國中流民過去,一則減輕了朝廷的負擔,二則可以開辟綠洲增加土地,三則可以牽制西域諸國,鞏固大唐在西域的統治……”

蕭睿緩緩地講述著,足足講了大半個時辰。從地理到政治,從經濟到軍事,從民族融合到荒漠開發,拉拉雜雜地說了一大通。雖然其間有很多“詞匯”讓李隆基君臣聽不太懂,但大體意思也明白了。

總之,蕭睿的構思給大唐君臣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無限美好的畫卷。假如這個構想得以實現,不僅西南邊陲安枕無憂,還將西域逐步推進西域的民族融合和泛大唐化。假以時日,大唐帝國的威名必將無與倫比。

當然,這些只是停留在理論上,能不能轉化為現實,其實並不容易。不說別的,數十萬的大範圍遷徙定居,耗費巨大,比打一場戰爭也差不了多少。同時,還涉及到政治、軍事、經濟、民族等諸多方面的政策制定、落實等等。

禦書房裏,君臣鴉雀無聲。

……

……

沉默了好久,李隆基才長出了一口氣,苦笑道,“蕭睿,你這種心思,讓朕吃驚。不過,細細想來,也並非是不可行。只是,真要推行起來,怕不是那麽容易。”

李林甫搖了搖頭,“皇上,蕭大人所言貌似虛幻,但其實可行。老臣覺得,只要朝廷恩威並重,完成這番移民搬遷,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耗資巨大,如今的國庫怕……”

“是啊,皇上。”

眾臣開始插話,多角度多層面地發表著自己的見解。

裴寬一直在沉默,突然他躬身一禮,“皇上,臣贊同蕭大人的意見。爨區和僰人聚居點地廣,安置20萬流民不成問題。這些流民擅長農耕,一定會在爨區安居下來……假以時日,爨區與劍南道連為一體,必將為國庫增加無盡的稅賦收入……”

“而且,臣對西域頗有了解,西域雖然荒漠無比,但可以開墾的綠洲土地眾多,如果讓爨人、僰人和一部分流民進入定居墾居,一來可以減輕朝廷的壓力,二來可以為朝廷在西域提供兵員、糧草……”

不愧是擅長內政的幹臣,作為戶部尚書,裴寬想的與眾人又是不同,他為皇帝和眾臣算了一筆賬,簡而言之,就是一次性的投入,無限期的收入,一本萬利惠濟子孫後代。

裴寬與蕭睿站在對立面,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就在剛才,裴寬還竭力反對蕭睿的提議。但裴寬就是裴寬,他畢竟是一個目光遠大的幹臣,從一開始的感覺匪夷所思強烈反對,到後來一點點地被蕭睿引導著反復思考認為可行,他不得不為蕭睿的想法而感到震撼和欣喜。

可以說,蕭睿的設想為他打開了一扇門。一扇可以解決大唐經濟危機、鞏固大唐政局的大門。

蕭睿笑吟吟地站在一旁,聽著裴寬的話,一抹贊賞的眼光投在了他的身上。從這一刻起,他就決定了,他日李琮作亂,他一定要保住裴寬這個人。

……

……

移民的大政方針就算是定了。但是,具體的操作卻不是說起來那麽簡單和容易。不出眾臣的意料,李隆基又將這塊燙手的山芋甩給了李琦。讓東宮和戶部主持此事,實際上還是讓蕭睿和裴寬來運作。

大唐朝廷關於移民計劃的使臣,翰林學士鄭鞅帶著蕭睿的諄諄囑托翌日就趕往劍南道,準備去跟爨人和僰人交涉。而鄭鞅在離開長安之時,還帶走了蕭睿給爨人女王阿黛的一封親筆密函,以及蕭睿的十幾個僰人侍衛,由那刃帶領。

※※※

凡事都告一段落,開元二十四年的這個夏天也即將過去。天,漸漸得不再那麽燥熱,一早一晚,長安城裏的天氣都異常的涼爽。

這個夏天蕭睿忙得不可開交,而跟他一樣忙的,其實還有章仇憐兒。章仇憐兒在商業經營上的天分,讓蕭家人和孫公讓驚嘆不已。被蕭睿無形中灌輸了不少現代超前商業理念的章仇憐兒,在最短的時間裏,掌控起整個蕭家產業,蕭家的四夫人章仇憐兒的名字漸漸在大唐商界播散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