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生路(第2/3頁)

李隆基面色陰沉地坐在殿中,聽著朝堂上滿朝文武大臣的絮絮叨叨,心煩意亂地竟然自顧起身離去,只留下大唐權貴們站在殿中面面相覷。

“力士,蕭家有什麽動靜?”李隆基嘆了口氣,“倒是朕害了蕭睿了,要是朕當初不允,他也不會去軍中,也就不會遭此罹難了。”

高力士面色也有些不忍,低低道,“皇上,吐蕃人出爾反爾,真是該死!他們說是叛軍,老奴卻不以為然……鹹宜公主等人聞此噩耗,都哭昏了過去。就算是玉真殿下,如今也悲傷欲絕臥床不起……如今蕭家闔府舉哀,布置起了蕭大人的靈堂……”

李隆基咬牙一嘆,“吐蕃人乃是蠻夷之人,他們還有什麽信用可言。只是,大唐國庫空虛,實在不能再繼續與吐蕃開戰了,所以,朕也只能裝糊塗。只要吐蕃人不再侵入大唐疆土也就罷了——只是,蕭睿之死,朕之疏忽也!”

高力士無語一嘆。

“力士,傳朕的旨意,翰林學士、禮部侍郎蕭睿忠肝義膽為朝廷戍邊捐軀,特追封為忠勇侯爵,賜蕭家綢緞百匹、錢萬貫,哀樂一部……由戶部出資,在蕭家門前建立忠勇牌坊,以彰其功績……”李隆基疲倦的揮了揮手,“去吧,朕累了。”

高力士躬身而出。當高力士帶著李隆基的聖旨,以及宮裏冊封下來的一眾賞賜用品,來到蕭家之外的街口時,卻怎麽也進不去蕭家。目前的蕭家,從府門前一直到街口,無數人頭攢動,哀聲遍地,震徹全城。

舉哀的人群中,有士子仕女,也有普通農人和商賈,甚至還有幼童。

這些曾經得到或者正在得到蕭睿資助的長安百姓,淚流滿面地自發聚集在蕭家門口,任憑蕭家的下人再怎麽勸解,也遲遲不肯離去。

“好人不長壽,王八活千年。蕭大人這樣的好人,好官,就這樣去了……哎!”

高力士耳邊傳進一個老農哀傷的嘆息聲,心頭也是一酸。他別過頭去,壓抑著內心巨大的激蕩,沉聲道,“我們先回去,一會再來宣旨!”

不遠處,十幾個吐蕃人遠遠地旁觀著這一切。這是剛剛來到長安的吐蕃使臣隊伍,吐蕃使臣本來想要來蕭家拜祭一下蕭睿,來到一看,根本就進不去。

一個吐蕃人躬身向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的一個面向清秀的吐蕃少年低低道,“大人,我們還是走吧……這些唐人很是仇視我們吐蕃。”

吐蕃少年竟自幽幽一嘆,“沒想到那蕭睿的民望如此之高,竟然有無數百姓奔喪……”

吐蕃少年正自嗟嘆著,卻聽那邊有長安百姓的憤怒喊聲傳了過來,“那是吐蕃人,打殺了他們,為蕭大人報仇!”

吐蕃侍從大驚,見街口那邊的洶湧人流已經有向一行人湧來的跡象,趕緊翻身上馬,保護著那個吐蕃少年匆匆倉皇離去。

※※※

紅日高懸。

數百衣衫襤褸手持陌刀的漢子穿行在茫茫無際的深山之中,一縷縷陽光透過密林的樹梢照射進來,山風清涼,打頭的一個青年忍不住打了一個噴嚏。

“嗣業,你看我們這是不是迷失了方向,這都轉了十天了,還是在這群山之中轉悠……”青年忍不住嘆了口氣,“想不到本官堂堂的大唐禮部侍郎、奉旨監軍安撫使,如今卻淪為了迷途的羔羊。”

“大人,如果嗣業沒有猜錯的話,由此繼續西進,就是吐谷渾故地了。”李嗣業赤著上身,古銅色而健美的肌肉上被叢林荊棘和山峰土石劃破了道道淺淺的傷痕,他手裏的陌刀狠狠地斬斷擋在身前的一棵小樹,“大人,只要到了吐谷渾故地,我們奪上馬匹,就能殺回樂都去!”

蕭睿點了點頭,回頭瞥了一眼默默跟隨在自己身後的數百士卒,又嘆了口氣。從石堡城越過那險峻的山峰進入吐蕃境內之後,為了避免因為人數太多引起吐蕃人的注意,蕭睿與李嗣業、李光弼和令狐沖羽三人帶著那300羽林軍,與郭知運所部幸存的400河東軍士卒兵分兩路,各自覓路回歸大唐。

但不成想,卻迷失了路徑。這些日子來,一直在茫茫的山林之中轉悠。

“大人,等嗣業上去看看。”李嗣業說完,不多時,便扛著陌刀蹭蹭蹭地攀上了眼前的一座低矮的山峰。

蕭睿搖了搖頭,自顧坐了下去。一路上,他們也不知道翻過了多少座類似的山峰,但結果都令人失望。蕭睿一度都懷疑,他們是不是撞進了未知的神秘迷宮中,似乎怎麽走都翻不出這深山之中了。一開始,一行人還保持著滿腹的警惕,生怕遇到吐蕃人,但一路攀來,連個吐蕃人的人影都沒見著,除了飛翔在天空的蒼鷹就是匆匆掠過叢林深處的野獸。

“大人!”李嗣業興奮地從山峰上沖了下來,低低呼道,“大人,翻過這座山峰就是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