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給燒刀子裏加一把火(第2/3頁)

望著手下主簿們統計上來的報表和賬目數字,裴寬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由此,他才恍然明白,朝堂之上、長安城裏,權貴們隨便哪一個都是家財萬貫,可有錢歸有錢,卻沒有一個人能像蕭睿那樣慷慨,肯拿出錢來做善事。

裴寬長嘆一聲,心道,“慶王殿下,假如不是……這蕭睿完全可以成為殿下治理天下的有力膀臂,這等心胸遠大超然於功名富貴之人,大唐罕見哪。可惜,可惜了,蕭睿注定要成為殿下你前進道路的敵人和障礙……哎!”

其實何止是裴寬吃驚,就連李隆基在得知消息後,驚喜之余也有些“憤恨”。“原來,這幫狗東西是這般有錢,比朕還要闊綽……哼,我說國庫這麽空虛,錢都跑到他們囊中了……”李隆基眉頭緊皺著,沖著高力士嘟嘟囔囔。

高力士笑了笑,“皇上,不管怎樣,王公貴族們能為國捐獻,也算是不易了。”

李隆基旋即想起了蕭睿,冷笑道,“哼,傳朕的旨意,讓他們繼續向蕭睿看齊!朕倒是要看看,他們還能不能再拿一些錢出來。”

高力士一怔,心裏卻笑了起來,心道,皇帝是財迷心竅了,這回肯定要狠狠地剝一剝權貴們身上的皮了。

高力士離開李隆基的禦書房去戶部宣旨,繼續“號召”大唐權貴們進行“二次捐獻。”

高力士走了不多時,李隆基正在禦書房裏飲茶,心頭琢磨著能不能再從貴族們手裏盤剝出幾百萬貫錢來充入國庫,突聽一個小太監恭謹地低聲稟報,“皇上,翰林學士、禮部侍郎蕭睿蕭大人求見!”

李隆基一怔,“蕭睿?他來作甚?難道……傳!”

“臣蕭睿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呃?蕭睿,你今日著實有些反常……怎的突然想起進宮來要見朕?”李隆基嘴角浮起淡淡的笑容,“不要拜了,朕知道,朕活不了一萬年,萬歲是騙人的鬼話。”

“皇上,臣想請旨去河隴前線犒軍。”

“犒軍?”李隆基笑了笑,“犒賞三軍之事,自然有戶部署理,你是禮部侍郎,還是留在長安隨君伴駕吧。”

蕭睿默然地拜伏在地,“求皇上成全!”

李隆基緩緩起身,深深地掃了蕭睿一眼,淡淡一笑,“蕭睿,朕知道你想去河隴前線是為什麽。據說章仇家的那個丫頭出事了?這些可恨的吐蕃人……也罷,看在你一向忠心為國的份上,朕就破例冊封你為——”

李隆基說到這裏突然停頓了一下,略一猶豫便又道,“幹脆借犒賞三軍之機,你就去軍中替朕做個監軍吧,朕明日便下旨冊封你為河隴安撫使,順道監察和參贊軍機。”

蕭睿咬了咬牙,“多謝皇上隆恩,臣感激不盡。”

大唐王朝素有往軍隊中派監軍的傳統,一般都是宮裏的太監,皇帝的奴才。無他,監視掌握軍權的將軍,生怕其起兵謀反。

此番唐蕃在河隴開戰,因為有慶王李琮監軍,李隆基便沒有派出“太監監察使”,如今讓蕭睿奉旨犒賞三軍,順便留在軍中參贊監察軍務,也算是李隆基對於蕭睿的一種額外的“獎賞”。說起來,這仍然還是那“5萬貫”的輻射效應。

從目前的戰爭狀況來看,這場戰爭的獲勝者必將是大唐王朝,因為唐軍已經占據了決定性的優勢,占據正在逐漸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之所以如此,不僅是因為唐軍調集了整個西北地區的精銳兵馬,不打垮吐蕃誓不罷休;還在於,南詔、西域、吐谷渾等大唐藩屬在吐蕃人的外圍虎視眈眈,對吐蕃兵力形成了有效的牽制。

更重要的是,吐蕃國內目前正面臨著內亂的危機。

執掌吐蕃權柄數十年的國相淪欽陵突患重病垂危不起,淪欽陵是吐蕃前國相祿東贊的兒子,父子兩人幾乎架空了吐蕃兩代贊普,掌控著吐蕃軍政大權。淪欽陵這一病危,一向被祿東贊父子架空的吐蕃贊普都松芒布結,便開始逐步“回收”權力,打壓祿東贊家族。

吐蕃皇族的行動非常正常,沒有一個國家的皇族能縱任一個臣下家族連續把持朝政,但祿東贊父子在吐蕃經營數十年根深蒂固,吐蕃贊普都松芒布結雖然有心回收權力,但卻無能為力。如果欽陵不是突患重病,吐蕃皇室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

吐蕃贊普接連撤換軍中將領,祿東贊家族出身的臣子漸漸在吐蕃朝野失勢,即便是傻子也看得出,吐蕃皇室要收拾祿東贊家族了。

然而,祿東贊家族在吐蕃,自松贊幹布朝代就是吐蕃一等一的大貴族,位高權重,吐蕃皇室想要徹底根除祿東贊家族,怕也不是那麽容易。所以,吐蕃贊普都松芒布結對於祿東贊家族的“手術”,引起了祿東贊另外一個兒子,也是吐蕃一大勢力首領多幹的強烈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