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禁酒令(第2/2頁)

李隆基一呆,章仇兼瓊等人也暗暗點頭,裴寬這話確實是說到點子上了。釀酒耗費糧食巨多,假如要是全國禁酒,那倒是能省出不少糧食來。

李隆基沉吟著,低下的臣子也在小聲議論紛紛。趁眾人不注意,李林甫與蕭睿交換了一個眼神。蕭睿心裏淡淡一笑,這裴寬的用意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大唐國庫雖然空虛,但還不至於連這一場戰爭都支撐不下來,他不過是借機發難,所謂禁酒,無非是沖蕭家來的。

眾所周知,蕭睿的酒徒酒坊出產,已經占據了大唐酒業市場的半壁江山,倘若施行禁酒令,損失最大的只能是蕭家。

但裴寬不知道的是,蕭睿如今的產業龐大,酒徒酒坊不過是其中之一了,如果酒坊關閉,固然損失不小,但還不至於傷到元氣。憑借巨大的銷售網絡和財力,蕭家仍然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崛起。所以,蕭睿並不害怕。

只是在他看來,在全國範圍內施行禁酒令,根本就不可行,也不可能,這太理想主義了。

李隆基猶豫不決,禁酒是絕不可行的,但裴寬所言又並非沒有道理——如果不禁酒,拿什麽來充盈國庫?

他緩緩擡頭,瞥了一眼站在眾臣後面默然不語的蕭睿一眼,嘆息一聲,“蕭睿,你意如何?”

蕭睿微微一笑,上前一步,朗聲道,“皇上,臣以為禁酒絕不可行,酒是民生之必需品,倘若禁酒,定然浮蕩民心動搖國本,萬萬不可。”

李隆基還沒有說話,裴寬在一側冷笑一聲,“蕭大人之所以反對禁酒,怕是出自自利考量吧。誰人不知,蕭大人名下的酒徒酒坊遍布大唐,產量巨大獲利巨大,倘若朝廷要禁酒,蕭大人怕是就無錢可賺了……”

對於裴寬的嘲諷,蕭睿並沒有上火。在他眼裏,這裴寬是一個幹臣能吏,就算他是李琮一黨,出於某種政治動機打自己的主意,蕭睿也對他保持著應有的寬容。畢竟,是這些能臣幹吏清正廉潔的官僚,支撐著大唐帝國的運轉。而且,禁酒之說,古有先例,後世也有“踐行”,雖然過於理想主義,但裴寬能想到這一招,也算有些眼光。

蕭睿笑了笑,溫和道,“裴大人,蕭某並非是愛財之人,經營酒業牟利無非也是想做點事情。蕭家雖然日進鬥金,但蕭家同樣也是日出鬥金,蕭某將所有家財都用在救濟和賑濟上上,長安城外那三座賑濟院,以及洛陽、益州、揚州等地的酒徒賑濟分號,耗費錢糧無數,眾目所睹,天日昭昭,蕭某人問心無愧。”

裴寬聞言一怔,頓時啞口無言。蕭睿的慈善大名日漸高漲,外地的賑濟活動尚不可知,但長安城外的三座賑濟院卻是組織得熱火朝天,獲得蕭睿資助救濟的長安百姓不計其數,裴寬想否認也否認不了。

李林甫垂首坐在那裏,心裏暗笑了一聲。要說蕭睿為行慈善花費不少他是相信的,但要說蕭睿傾盡所有進行慈善,李林甫根本不信。

蕭睿又淡淡道,“既然蕭某的錢財來自於民又惠濟於民,禁酒令不禁酒令的,對蕭某來說有何損失?”

看裴寬的臉色有些漲紅,說不出話來,蕭睿嘴角浮起一絲淡淡的笑容,“皇上,臣以為,禁酒令絕不可行,請皇上三思。”

李隆基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如何不可行?你倒是跟朕說說。”

“皇上,釀酒的確是耗糧,但是,這民間釀酒耗糧乃是民間之糧,就算是推行禁酒令,節省下的糧食也不歸朝廷所有,如何能充盈國庫?如果朝廷強行征收,與加重賦稅有何區別?”蕭睿躬身下去。

又道,“皇上,諸位大人,天下酒坊無數,酒工也數以十萬計,如果再加上靠酒業維持生計的商賈,人數就更眾。這些人沒有土地,靠酒坊做工為生,倘若酒坊關門,這些人的生計又該如何維持?還有,那些妓館、酒肆,如果沒有酒,何以存在?是故,禁酒令推行,不僅是‘禁酒’,還會讓無數大唐百姓失去飯碗,會讓大唐商業遭受重創,所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請皇上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