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金牌狀元公之力挽狂瀾(第2/2頁)

……

……

今日李隆基的祭祀隊伍剛剛出了皇宮,李瑛便帶著幾個侍衛闖進了武惠妃的寢宮。武惠妃本來想要誘惑李瑛上鉤,然後派人速速通知李隆基來,抓李瑛一個現行,從而治他一個試圖褻瀆侮辱母妃的罪名。

可李瑛這番舉動,卻讓心機深沉的武惠妃頓時改變了主意。她是何等之人,一看李瑛這等帶著侍衛在宮裏橫沖直撞的架勢,又見自己的寢宮周遭竟然有禁軍進來包圍其中,前後一聯想,聰慧過人的武惠妃馬上便震驚失色:李瑛這番是要造反逼宮,而不僅僅是圖謀自己的美色!

一念及此,武惠妃當即手持著一把匕首橫在了自己雪白的脖頸上,慘淡無比地坐在了寢宮之中,任憑李瑛怎麽“舌燦蓮花”,她都只是橫下一條心,如果李瑛用強,她便自刎而亡。

李瑛垂涎她的身子多年,豈能讓煮熟的鴨子就這麽香消玉殞。看她這番寧死不屈的神態,李瑛心裏冷笑,“等本宮控制住了局勢,登上了皇位,看你這騷貨還不搶著往本宮懷裏鉆!”

李瑛派人將武惠妃的寢宮牢牢看守起來,而武惠妃寢宮中的所有太監、侍衛都被他斬殺一空,屍體就在寢宮外的院子裏橫了一地。

李瑛帶人直入禦書房,取了李隆基的龍袍徑自換上,然後又去金鑾殿上來回走了兩圈心滿意足地體驗了一番,這才準備帶著數百禁軍士卒出宮城趕往太廟,親自去逼李隆基退位。然後,他的人馬剛剛出了宮城,就被禁軍城外大營統領馬瑞帶著的千把人團團包圍。

一看情勢不對,李瑛的侍衛和一些隨他反叛的禁軍士卒拼死殺出一條血路,護衛李瑛回到宮裏,一路在平叛禁軍的追殺下退守到東宮。看看大勢已去,絕望之下的李瑛一刀刀將一群侍妾砍死,然後自己滿身血跡地懷抱著武惠妃那面肖像圖坐在寢宮裏,點燃了華麗而絢爛的帳幕。

沖天的火光而起,這位鋌而走險的太子殿下最終還是沒有逃脫歷史的宿命,雖然這宿命已經因為穿越者蕭睿的到來而與原本的歷史有所差異。但死亡還是死亡,毀滅還是毀滅,只是希望這一場熊熊的烈火,能將大唐宮中所有的欲望以及肮臟全部燃燒殆盡。然而,這大抵是不可能的。

回到宮裏的李隆基,連下了三道聖旨。第一道是封賞,冊封北衙禁軍指揮使毛壽為靖難侯,賞錢1萬貫。所有參與平叛有功的將士皆論功行賞,有官職者皆升一級。第二道聖旨,傳令所有皇子、皇女在家中閉門思過,沒有聖旨不得外出。第三道聖旨,唐昌公主幽閉冷宮,薛銹全家滿門抄斬誅殺九族,鄂王和光王免去爵位,暫時關押宮中等候處置。此外,所有參與平叛而頑抗到底的禁軍士卒,皆斬殺將其屍體葬於城外一深坑內,上立警示碑,以警後人。

唐明皇畢竟還是唐明皇,等第二天黎明到來之前,除了東宮已經成為一片廢墟,宮裏的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煙火氣之外,長安城裏已經恢復了平靜。李隆基照舊上朝,若無其事地召集群臣商議國事。似乎,昨日那一場宮變渾然沒有發生過。

然而,只有所有都知道,就在昨夜,有上千人走上了斷頭台。東宮所屬宮女、太監、侍衛數百人盡皆連夜斬殺,薛銹九族人數百口也全部惶然間走上了不歸路,以致於早起起來上朝的文武大臣們都在空氣中聞到了絲絲的血腥氣。

那些往日裏跟東宮往來甚密的官員們不由有些惴惴然,然而上朝會見李隆基似乎並無繼續追究之意,心神這才稍定。其實,這些人也當真是冤大頭,李瑛逼宮他們根本就不知曉,即便是知曉,想必他們也沒有從賊的膽量。也正因如此,李隆基才有意地“忽略”了此事。

對於李隆基來說,此刻要盡量地淡化李瑛逼宮自焚對於大唐朝野的震動,他需要安定而不是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