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帶軍平叛(第2/2頁)

富貴險中求。毛壽立即決定要賭上一賭。他賭的是,李瑛不會成功,而禁軍也沒有全部為薛銹所掌握。他就不相信,他在禁軍經營多年,難道還比不上一個窩囊的駙馬不成?

毛壽擺了擺手,“蕭公子一介布衣尚且有忠君之心,毛壽身為陛下的臣子,豈能無救主之意?來人,取本官的披掛來。”

……

……

後來的事實證明,毛壽賭對了。薛銹並沒有完全掌握北衙禁軍,畢竟禁軍是皇帝的親兵,一向忠於皇帝,不是那麽好操控的。只有包圍太廟和皇城的不到2000人是薛銹的嫡系,其他禁軍完全不知怎麽回事,只是按照軍令在城中戒嚴封鎖城門而已。

毛壽坐在馬車的車轅處,穿上了他許久不曾穿過的禁軍指揮使鎧甲,手裏還握著一柄寶劍。騎在馬上跟在馬車身邊的蕭睿和令狐沖羽,明顯看到毛壽握著寶劍的手微微有些顫抖,而額頭上更是出了一身細密的汗珠。

看來,這毛壽養病倒不是虛言。

一路向正陽門行去,而北衙禁軍的城外大營就在正陽門外,城外的大營中尚有4000人。把守城門的禁軍見是自己的指揮使大人要出城,還持著皇上的禦賜金牌,哪裏敢阻攔,這一路上倒也暢通無阻。

薛銹大概早把這閉門不出的禁軍指揮使毛壽給淡忘了,他沒有想到,毛壽會出山,他更沒有想到,這蕭睿手裏竟然握有禦賜金牌。毛壽在城外的禁軍大營沒費多大力氣,便整頓起4000人馬,聲勢浩蕩的殺向正陽門。

把守正陽門的士卒一見指揮使大人不但去而復返,還帶著數千人打著平叛的旗號,也是茫然一片,好在都是自家人,他們也沒敢阻攔,打開城門讓這4000人一路沖進了長安城。

太子勾結薛銹謀反的消息迅速在城中戒嚴的禁軍士卒中傳開,當毛壽和蕭睿帶著一眾人馬沖向太廟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不少“醒悟”過來的士卒倒戈加入了反叛的行列。當然,也有不少頑固的士卒被平叛禁軍生生斬殺。

自家的指揮使大人手持禦賜金牌,打著平叛的旗號,要去拯救陛下誅殺薛銹,這些士卒再傻也會分清輕重,如果不跟著指揮使大人去平叛,豈不就跟那薛銹一樣成了叛賊?

而在那太廟前的廣場上,那一場逼宮的大戲早已經拉開了序幕。李隆基和他的妃子、皇子、皇女乃至滿朝的文武群臣們,面色陰沉地坐在當場,而周遭,光王李琚和鄂王李瑤與薛銹不斷地焦急地向宮裏的方向張望著。

都這個時辰了,怎麽宮裏還沒有傳來李瑛的動靜?李瑛怎麽還沒有來?

薛銹心裏沉甸甸地,額頭上已經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他可是已經將身家性命全部押在了李瑛身上,假如李瑛要是出點什麽岔子,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

突然,遠遠地傳來密集的馬蹄聲和軍隊列隊奔跑的巨大聲響,薛銹大喜,向李瑤和李琚擺了擺手,“兩位殿下,太子想必已經成功,來了!”

李瑤和李琚當然是喜上眉梢,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但他們剛要摸去額頭上的冷汗,卻聽耳邊傳來震耳欲聾的呼喊聲:“太子謀反,捉拿叛逆,保衛皇上!”

“太子謀反,捉拿叛逆,保衛皇上!”

轟隆隆的馬蹄聲和腳步聲片刻間震動著太廟,數千禁軍士卒在毛壽的帶領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所有包圍李隆基的禁軍士卒形成了反包圍。毛壽臉色有些蒼白,他顫巍巍的站在車轅上,一手揮舞著寶劍,一手緊緊的抓住馬車頂端的橫梁,聲嘶力竭地喊道:“禁軍的兄弟們,本官在此!今太子謀逆,本官奉旨討逆,爾等還不趕緊放下武器,向皇上請罪!!”

李隆基大喜,在李林甫的攙扶下站上了一張高高的檀木案幾,高聲呼道,“爾等禁軍士卒只要放下武器,隨朕一起討伐叛逆,朕恕爾等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