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節 富裕的土地(第2/3頁)

雖然,歷史上很多人都不承認利益是戰爭的根本推動力,特別是在帝國時代早期,在對戰爭的分析還只限於表面,而沒有通過更科學,更系統的辦法來剖析戰爭的本質之前,除了明帝國的皇帝之外,幾乎沒有人會將戰爭與利益聯系在一起。特別是在歐羅巴各國中,很多人都天真的認為,戰爭是一種光榮的,而且有著巨大的騎士精神(一種僅限制與歐羅巴範圍之內的精神)內涵的行動,幾乎沒有人承認,戰爭的本質是追逐利益,不管是為政治利益服務,還是為經濟利益服務,戰爭的本質,就是為利益服務!但是,不可否認的,明帝國在其擴張的行動之中,推動擴張的動力就是利益,是利益驅使著明帝國的軍隊踏上了遠征之路,也是利益驅使著明帝國不斷的向外擴張,不停的去進攻著所找到的每一個敵人,從蒙古大草原到歐羅巴的平原,可以說,明帝國的軍隊向外所邁出的每一步,其本質,都是為帝國爭取到更多的利益,或者是保護帝國的利益!

顧成林無疑就是遠征軍這台追逐利益的機器中的核心部件,是這台機器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為關鍵的控制性部件。在顧成林的一生之中,他從沒有承認過,他率軍征戰是為了獲得利益,用顧成林的話來說,他為帝國征戰數十年,一是為帝國的人民,而是為帝國的社稷江山,三是為帝國的皇帝。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顧成林的控制之下,這台巨大的機器本身就發揮著超乎所有人想像的力量,不斷的為帝國帶來利益,為帝國創造著利益,同時,也給他們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為了鼓勵軍團中的官兵征戰,顧成林在當時想出的辦法,與在北方歐亞交界處爭戰的楊天奉所想到的辦法幾乎是如出一轍,或者說是殊途同歸。比如,楊天奉在第五軍設立了一個集體基金,以此保障第五軍的官兵如果陣亡,後者是負傷殘廢之後,他們,或者是他們的親人能夠得到除了國家撫恤金之外更為豐厚的安家費。當然,這種集體基金本身也用來獎勵軍團中作戰勇猛,立下重要戰功的官兵。同樣的,顧成林在遠征軍中也設立了同樣的,甚至規模更大的,照顧面更廣的集體資產。

早在擔任南洋艦隊司令官的時候,顧成林就成立了一個為全南洋艦隊官兵提供更高保障的集體小金庫。後來,南洋艦隊改編為西洋艦隊,顧成林盡量的留住了每一個手下,當然,南洋艦隊的官兵在嘗到了甜頭之後,也都樂意跟隨顧成林征戰。後來,西洋艦隊再度改編為大西洋艦隊,顧成林又設法留住了大量的老部下,當然,那些到了服役年限,而且確實想回家過安穩日子的官兵,顧成林給了他們每人一筆豐厚的退休金,算是把之前扣留下來的戰利品分紅給補上了,當然,這些錢要遠遠的超過了當時的分紅。

在遠征軍出發之後,顧成林曾經為怎麽保持與提高遠征軍的士氣與鬥志感到非常頭痛。他當時就已經知道,這次遠征,少則數年,多則十多年,軍團的官兵都得在外征戰,只有負傷殘廢的軍人才有機會回到祖國去,而在海軍中,是沒有火葬的習慣的,陣亡官兵的遺體都將進行海葬。那麽,怎麽在這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裏保證遠征軍一直能夠保持高昂的士氣與鬥志呢?顧成林想到的辦法,其實與楊天奉所想到的辦法是一樣的,那就是提高官兵的待遇,讓官兵覺得遠征有利可圖,而且在遠征結束之後,他們就不再是普通的軍人,都將成為真正的富翁。當然,顧成林比楊天奉更細心,而且在處理這方面的事情時更為有頭腦,所以,才采用的辦法也更為徹底!

顧成林重新設立了遠征軍的集體資產,而且,這些集體資產不但用來向傷亡官兵,及其家屬提供優厚的撫恤金,獎勵作戰勇猛,功勞巨大的官兵。更主要的是,當時,遠征軍的集體資產本身就是官兵的一種福利待遇,到了後期,特別是在控制了黃金海岸的眾多種植園之後,由遠征軍集體資產所帶來的充足資金,讓遠征軍官兵在這裏領到的津貼甚至超過了帝國國防部發給帝國軍人的薪餉!

比如,當時帝國海軍一等水兵的年餉是五金元,在這帝國已經算是很不錯的待遇了,當時帝國人均年收入才四金元左右,這已經超過了人均年收入了。而在遠征的第二年,遠征軍中最普通的士兵(下等兵,以及三級水兵)所得到的分紅就達到了十五金元,到了第三年,這個數字提高到了二十金元。而在遠征軍解散之前,這些最低級的士兵一共得到的分紅超過了一百金元,而遠征軍最後變賣了所有的集體資產,一次性的給這些士兵提供了二百五十金元的分紅。也就是說,就算是最低級的遠征軍士兵,在遠征結束的時候,他們都得到了超過三百五十金元的分紅。這在帝國,可是一個工人不停的勞動五十年的總收入!當然,那些高級軍士,軍官,乃至將領的分紅就更不用說了。顧成林沒有大方到將他自己的那一份分紅捐獻出來,而他所得到的分紅是整個遠征軍中近十萬官兵中最多的一個,在幾年的遠征作戰中,他一共得到了超過五十萬金元的分紅。顯然,就算是放在幾百年之後,顧成林都可以算得上是超級大富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