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節 太子

蔣仕學一案,確實暴露出了內閣政府中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對官員的監管不夠嚴格,外派官員的權力過大,結果直接導致了官員腐敗。其實,這與南昌案,以及由柴氏家族一事所牽扯出來的官員案件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政府本身存在著的一些問題,才給了官員以公謀私的機會!

當然,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成立了一個以於謙為首,由眾多內閣政府官員,以及司法機構的官員組成的改革委員會,專門針對帝國內閣政府,司法機構所存在的漏洞進行全面的考察,然後調整政府制度,並且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加強政府與司法機構的組織力度,從而杜絕類似案件的發生!

這是一件相當煩瑣,相當細致的工作。如果換在以往,朱祁鈺肯定會置身事外,讓於謙全權處理。不過,這次帝國皇帝卻很是例外,在授權於謙組織政府改革,薛希濂負責司法機構改革的同時,他要求兩人都將相關的報告提交上來,由他親自審核,最後才做出改革決定。顯然,皇帝的決定是受到歡迎的,特別是於謙的歡迎!

到景泰十三年的時候,於謙已經六十多歲了。這已經算是高齡了,如果換在以往,恐怕於謙也早就離開了政府。當然,按照帝國當時的情況,新政已經逐漸落實,而且帝國國內的發展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新的內閣政府也逐漸成熟,各方面的事情都已經從建立走向了完善。對這個勞苦功高的帝國內閣總理來說,他完全可以退休了,將帝國的重任交托給下一代人。而讓於謙堅持下來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在政治方面的不成熟!

在帝國內閣政府成立之後,需要皇帝親自處理的國務其實就已經少了很多。不過,這有一個前提,即代替皇帝管理內閣政府的總理大臣必須要絕對的忠誠。正因為皇帝將大部分的國務都交給了內閣總理,所以內閣總理實際上是代替了皇帝的一部分職責,如果內閣總理不是絕對忠誠的話,那就肯定要出問題!而在當時,文職官員中,恐怕也就只有於謙一人是對皇帝絕對忠誠,且得到了皇帝的絕對信任的。當然,內閣的權力也是皇帝賜予的,如果內閣總理大臣沒有合適的人選的話,那麽就自然將由皇帝來管理國家!

這就存在了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合適的接班人,而且皇帝本人在處理國務方面還有所欠缺的話,那麽於謙的位置就是不可替換的,於謙也是不可或缺的!也正是這一個原因,於謙才堅持了下來,因為皇帝確實沒有找到適合的接班人,另外,皇帝本人在處理國務方面的能力也確實還有很大的問題!

至少,在十三年前,朱祁鈺在很多人的眼裏,都是一個不成熟的皇帝。在當時大部分的官員,乃至大部分的百姓看來,皇帝是一個出色的將軍,不過卻不是一個出色的官員。皇帝可以率領帝國軍隊獲得無數次的勝利,戰勝每一個強大的敵人,但是皇帝卻無法管理好國家。即使是十三年之後,於謙對皇帝也有這樣的看法。

十三年來,朱祁鈺在取得了幾乎超越了所有前人之總和的戰功之外,他也變得成熟了許多。這次回國,朱祁鈺組織力量,連續對付了幾個強大的敵人,並且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取得了完勝,這不能不說皇帝在謀略方面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為人也穩重了許多,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知道迂回前進,通過更為妥當的手段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蠻幹!這些,都可以證明,朱祁鈺正在逐漸適應帝國皇帝這個角色。不過,朱祁鈺還有一個欠缺,那就是行政管理,即處理日常國務的能力!

這也是於謙最為擔心的地方。皇帝需要有強硬手腕,需要有處理大事的能力,不過,皇帝同樣也需要有處理小事的能力。一個國家的事務絕對不少,如同明帝國這樣的龐大國家,那日常事務更是非常繁重,如果皇帝沒有能力處理這些日常事務的話,那就無法管理好這個國家!

當然,朱祁鈺其實也知道自己的欠缺,這也是他為什麽仍然倚重於謙的根本原因。朱祁鈺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還不夠成熟,他管理國家的能力還不足以勝任皇帝這個角色。所以,他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學習。這一年來,在帝國發生的事情,也讓朱祁鈺產生了很多的思考。特別是柴氏家族時間,讓朱祁鈺想得更多!

於謙的忠誠是絕對的,因為他效忠的是整個帝國,而不僅僅是帝國的皇帝,那麽他就不會做出任何危害帝國的事情來。這也是朱祁鈺極為信任於謙,甚至在他遠征的時候,將帝國的大權全都交給於謙,而不是交給柴匯,或者是其他人的根本原因。不過,於謙畢竟老了,於謙遲早有一天會離開皇帝,那麽這個帝國,就遲早有一天需要由皇帝來親自管理!而且,這個時間已經不會太遠了,朱祁鈺就必須要在這段時間之內,掌握治理國家的能力,掌握管理好一個國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