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節 工業中心

帝國的第一家工廠就是在江南的長江邊上建立起來的。在蒸汽機出現之前,任何工廠的分布都在大將大河的旁邊,只有借助水力,才能使機器運轉,這也是當時唯一能夠利用的非生物能源。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帝國江南地區已經成了工業最為密集的地區。可以說,長江下遊沿岸地區,已經成為了帝國的工業心臟地區!

朱祁鈺這次的出行線路,就是在大沽港上船,沿海路先到達長江出口處的松江府,在這裏上岸之後,才改走陸路,所以朱祁鈺在送走了遠航船隊之後,第一個到達的就是江南地區的松江府。

松江府就是後來的大上海。在工業化時代到來之前,松江府只是一個小地方,其最出名的就是漁鹽繭。不過,隨著帝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松江府在短短的十多年時間裏,已經由一座海邊的漁村變成了一座擁有近十萬人口的中等規模的城市,而且是一座工業集中的城市。更重要的是,這裏的人口還在快速的增長,大量擺脫了土地束縛的農民正在向這裏匯聚,成為了新的工人階級,並且為這座城市增添著活力!

第一個在松江開設工廠的就是鄭夢秋。當時,鄭夢秋在蘇州府開設了第一家紡織廠之後,就開始策劃在下遊的松江府開設更大規模的紡織廠。本來松江府就是桑繭的重要產地,而且有長江與黃浦江兩條大河,水利資源極為豐富,而要利用這些水利資源,就只需要很少的投入,然後就近采購蠶繭,就能發展其絲紡工業來。另外,松江府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靠近大海,能夠極為便利的獲得海外資源。

在東征之後,日本成為了帝國最大的棉花供應國。在日本叛亂之前的三年時間之內,三方勢力都在努力擴軍,都需要從帝國進口大量的軍火物資,而且還需要向帝國支付戰爭賠款。而當時,帝國政府為了扶持國內的工業發展,將棉花的進口價格設得比糧食更高,所以日本大部分的農民都改種棉花。而帝國也已經認識到,帝國工業化的結果,是直接導致農業產量下降。特別是大量的農民在湧入了城市,成為了工人之後,帝國農業勞動力的減少,必然將影響到帝國糧食產量,如果帝國糧食產量無法滿足需要的話,那就將直接威脅到帝國國內的穩定。所以帝國政府制訂了相關的政策,鼓勵糧食種植,並且為種植糧食的農民提供高額的農業補貼,反而限制棉花等經濟類作物的種植,鼓勵商人從海外(當時主要是日本)進口棉花。

這些政策,都給松江府帶來了便利。雖然劉家港進在咫尺,不過沒有用到兩年的時間,松江府就成為了江南地區的第一大港,當時江南地區從日本進口的棉花,以及從日本,南洋地區進口的其他物資,絕大部分都是在這裏上岸的。同樣的,江南地區出口的工業產品,也就六成以上是直接在松江港上船,被運往海外的!

鄭夢秋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所以趁著其他的工業資本家還沒有能夠占據這塊寶地的機會,就先一步進入了松江府,第一次就在這裏投資修建了兩座紡織廠,並且出資,協助地方政府修繕了水利設置,以及港口設施,為松江府後來的大發展打下了物資基礎。而經過了這麽多年的發展,鄭夢秋旗下的公司,已經控制了松江府地區五成以上的紡織品產量,並且控制了大部分的海外市場,而鄭夢秋本人則成為了松江府的一大名人,加上他作為帝國皇帝的嫡傳弟子,其影響力以及社會地位甚至在松江府的地方官員之上!

這次,鄭夢秋在得知皇帝乘傳南下之後,就先一步趕回了松江府,並且在這裏做好了迎接準備。朱祁鈺也是故意要給鄭夢秋的面子。在鄭夢秋與地方官員同時到達碼頭上來迎接他的時候,朱祁鈺選擇在鄭夢秋的家裏落腳,而沒有去地方官員為他準備的別館裏面。當然,為了表示他對地方政府的重視,以及對地方官員業績的肯定,朱祁鈺還是首先接受了地方官員的邀請,去參加了地方政府為皇帝舉辦的宴會。

如果換在以往,朱祁鈺是絕對不會準許地方官員搞這些排場豪華,卻是勞民傷財的活動的。不過,這些年,帝國國庫年年盈余,甚至連於謙在有些時候都在感慨,不知道該往什麽地方用錢了。而地方政府也都有盈余,除了花更多的錢用來改善地方的基礎設施,比如修繕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以此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輔助工業發展之外,地方政府要搞點活動,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皇帝的到來,立即就成為了整個江南地區的一大新聞。而這次皇帝不沒有先去應天府,而是先去了松江府,這更是成為了一大新聞。作為帝國的南都,應天府與順天府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怎麽說,應天府都是帝國南北二京中的南京吧。這也算是皇帝的半個家了,而皇帝沒有去應天府,去了松江府,表示皇帝對松江府更為重視。這不但讓松江府的地方官員覺得臉上有光,同時也成為了帝國百姓茶余飯後又一個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