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節 帝國的利刃

在帝國軍官培訓學院成立的典禮上,朱祁鈺擔任了該學院的名譽院長,並且負責為第一期學員講解部分戰術課程。當然,陳懋才是學院的第一任院長。而在典禮活動上,朱祁鈺正式宣布了帝國軍隊改制的大體方案。隨後,一場轟轟烈烈的軍隊改編行動開始了。

帝國第二次軍制改革的核心,是將原先的兩級並行制改為了三級隸屬制。這不僅僅是整個軍制改革的核心,更是為了適應未來的遠征戰爭所進行的最為必要的改革了。當然,這也是帝國軍隊戰鬥力再次提高的根本所在,如果沒有這次的軍制改革,那麽帝國軍隊必然會被其臃腫的體系給拖垮,根本就不可能獲得今後那些輝煌的勝利!

在實行二級並行制的時候,帝國軍隊是分成了中央軍與地方軍兩種不同編制的。帝國中央軍除了負責京城(南北兩京)的衛戍與安全工作之外,主要的任務就是負責對外戰爭,在對外戰爭中充當主力部隊。相反,地方部隊則主要負責帝國其他各地的安全衛戍工作,只有在最為必要的時候,才會承擔起為中央軍提供後勤保障的任務!

從這兩級編制來看,帝國軍隊之前是比較適合在周邊地區進行征戰的。對日戰爭,以及在南洋,西洋兩地的戰爭,這一軍事編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勝利的基礎。不過,很明顯的,這兩級編制本身就存在著指揮機構並行,且過於復雜,不適合進行遠征作戰。且重復的指揮系統,只能制造出混亂來,這對軍隊征戰是致命的威脅!

在兩級編制中,帝國中央軍的問題還不大,畢竟這是主力軍團,且都受到皇帝的直接節制,並且由陳懋控制的帝國總參謀部負責具體的策劃與指揮。相反,地方軍的指揮體系卻極為混亂。陳懋的總參謀部也負責地方軍的指揮工作,不過,因為地方軍還負責地方保衛與安全工作,所以又受到了政府的節制。實際上,地方軍本身就類似於警察部隊,要受到兩套指揮系統的控制,結果就導致地方軍內部的問題極為復雜。在征戰時期,帝國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勝利,所以地方軍中的這些問題還沒有體現出來。但是,到了和平時期,地方軍中的弊病就表現得非常的清楚了!

朱祁鈺這次搞的軍制改革,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改變地方軍本身的毛病,並且將軍隊從國內治安的任務中解脫出來,為成立單獨的帝國警察部隊留出空間。當然,這也能夠更進一步的強化軍隊的單一性,將軍隊的力量都集中到對外戰爭上來,這樣才能夠更有效的發揮軍隊的戰鬥力,並且為今後的遠征做好準備!

新的三級隸屬制中,就不存在指揮機構並行的毛病了。在新的軍事體制中,已經取消了地方軍,並且集中了軍隊的指揮大權。這樣一來,軍隊與政府就完全分離了,並且相互不幹涉,政府所控制的將是今後成立的警察部隊,軍隊則不負責國內治安任務,進一步消除了軍隊幹涉政務的危險性。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強化了帝國軍隊的戰鬥力。

三級隸屬制中,國防部將負責全國所有軍隊的人事安排,衛戍部隊的調動,以及軍隊的後勤物資供應,軍人薪餉的發放等等。總參謀部則負責軍隊作戰計劃的制訂,向國防部提交人事調動的請求,以及在戰爭時期負責軍隊作戰的指揮工作,在和平時期根據假想敵的制訂相關的作戰計劃,以及負責軍隊的訓練,演習等工作。這兩個部門中,國防部本身是由帝國內閣政府控制的,並且由國防部長直接向內閣總理負責(實際上是向皇帝負責)。總參謀部本身就直接向皇帝負責,而不需要向內閣總理負責。顯然,軍隊的人事,以及指揮大權分屬兩個部門,而且分成了戰時體制與非戰時體制。不管是哪套體制,最終,軍隊的控制大權是掌握在皇帝手裏的,這就是說,朱祁鈺為控制軍隊加了一道雙保險!

在新的軍制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帝國中央軍。不過,朱祁鈺則取消了中央軍以集團軍為最高編制的方式,準確的說,應該是為集團軍換了個名字,換上了更具有帝國特點的名字。另外,各軍的名稱也有所變化。

第一集團軍改編為青龍軍團,仍然由衛平擔任司令官,陳豫為副司令。下轄謝正卿的第一混成軍,陳豫的第二重騎兵軍,衛平的第三重步兵軍,馬壽成的第二十一輕騎兵軍(前西北騎兵軍團的第一軍),巴克爾的第十六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一軍),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

第二集團軍改編為朱雀軍團,仍然由羅國棟擔任司令,楊天奉為副司令。下轄羅國棟的第四輕步兵軍,楊天奉的第五重騎兵軍,嚴廣儒的第六輕步兵軍,李天長的第二十二輕騎兵軍(前西北騎兵軍團的第二軍),呼羅暫的第十七輕騎兵軍(前蒙古軍團的第二軍),以及各軍團直屬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