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鐵壁

這次的進攻中,陳懋指揮的中央軍團是主力部隊,而且從整個戰略布局上來看,中央軍團的進展將直接決定這場戰爭的時間,以及戰爭的結果。當初,朱祁鈺讓陳懋來負責這路軍隊的進攻行動,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中央軍團是在中央騎兵軍團的基礎上組建的,當然規模已經擴大了不少。除了調到東線戰場上的第五軍之外,陳豫的第二軍,謝正卿的第一軍,肖國清的第十軍,萬軍平的第十一軍都編在軍團內,另外,陳懋還從祖百齡那裏借調了一個西北步兵軍過來,而楊洪的西北軍團的兩個騎兵軍則編為了預備隊,隨時可以支援中央軍團。這樣,北線戰場上就有多達七個軍,近二十五萬的兵力。這其中有三個半步兵軍,以及三個半騎兵軍,雖然真正參加前線作戰行動的騎兵軍只有第二軍以及第一軍的騎兵師,不過在北面戰場上的主力是步兵,而並非騎兵!

在日本勞工將道路修到了可不裏之後,中央軍團開始了進攻行動,這要比其他三個方向的進攻行動晚了三日,不過,對陳懋來說,這三日的時間並不算什麽。最為重要的是,北線進攻部隊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攻打德裏,直接向莫臥兒帝國的首都進軍。而從可不裏前往德裏,路程就一千多裏,是所有四條進攻線路中距離德裏最近的。雖然,在這個方向上的莫臥兒軍隊也是最強大的,不過這對陳懋來說,並不太困難!

在莫臥兒帝國成立的這幾十年中,最大的敵人就是北面的帖木爾帝國。數十年來,兩個國家的戰爭就沒有停止過。最初,是帖木爾帝國壓著莫臥兒帝國打,甚至一度要將這個新興的帝國給消滅掉,不過,自阿巴克的父親開始,莫臥兒帝國就逐漸占據了上風,甚至還一度打到了哈烈,如果不是因為莫臥兒帝國內部的皇位繼承權問題的話,恐怕就把帖木爾帝國給滅了!在阿巴克時代,兩個國家的戰爭規模小了很多,一是來自西洋紅夷的威脅,二是來自東面明帝國的威脅。這兩個世仇的國家暫時放下了仇恨,開始應付更大的威脅了!

不管怎麽樣,就算莫臥兒帝國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對帖木爾帝國有著壓倒性的軍事優勢的情況下,莫臥兒帝國的君主都從來有忘記過來自北方的威脅。而且,德裏附近的地理條件也對莫臥兒帝國極為不利。其北面的可不裏一直駐紮著帖木爾帝國的重兵,帖木爾帝國的軍隊可以順著山區而下,迅速的進入印度河與恒河平原,而在平原上,莫臥兒帝國幾乎無險可守。所以,為了保證德裏的安全,莫臥兒帝國不得不在德裏北面屯紮大量的軍隊,而且都是其正規軍中的精銳部隊,這就包括了阿巴克的那支中央騎兵部隊!

當明帝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擊敗了帖木爾帝國,而在玉龍傑赤頑抗的帖木爾帝國的君主最後也連同這座堡壘灰飛煙滅的時候,莫臥兒帝國再次感到了來自北方的強大壓力。可以說,任何一名將軍都能夠清楚的認識到,從北面高原順勢而下的任何一支軍隊,都能夠對恒河平原上的德裏構成致命的威脅,這更別說是強大的明帝國軍團了。

在此情況下,阿巴克將莫臥兒帝國軍隊的一半都部署在了拉合爾—木爾坦—德裏的這個巨大的三角形區域內,並且在其外圍設置了大量的防禦據點,儼然,這一地區就成了一個由強大的軍隊構成的鐵皮桶一樣。即使後來莫臥兒帝國主動進攻南面的果阿與古裏時,都沒有動用這一地區的軍隊,可見,從一開始,阿巴克就將德裏的防禦提高到了最主要的位置上,並且希望在德裏擊退明軍,至少給明軍造成難以承受的傷亡代價,迫使明帝國結束這場戰爭,在一個對莫臥兒帝國有利的情況下達成和平條約。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戰略想法,從這也可以看出,阿巴克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更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雖然,他沒有到過明帝國,甚至沒有離開過莫臥兒帝國,不過他卻從所獲得的消息中找到了明帝國的軟肋,那就是戰爭傷亡。

這確實是明軍的軟肋,或者說是明帝國皇帝朱祁鈺的軟肋。當初東征時,明軍在最後不得不與日本妥協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明軍在東征時的傷亡遠遠的超過了朱祁鈺的預想,幾十萬明帝國的官兵倒在了東征的道路上。顯然,這麽巨大的傷亡,是明帝國所無法承擔的。而在後來的幾乎每一場戰爭中,朱祁鈺都極為重視傷亡情況,甚至多次向將領下達了直接命令,要求將領控制住軍隊的傷亡,盡量減少傷亡。

阿巴克也看到了這一點,並且知道,莫臥兒帝國沒有實力完全戰勝明帝國,甚至連在明帝國面前擡頭的資格都沒有,不過,他卻有信心,讓明帝國產生巨大的,難以承受的傷亡,用這種辦法,最後迫使明帝國結束這場戰爭,並且取得一個對莫臥兒帝國來說還算是有利的戰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