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遍地星火

帝國科學院與工程院的成立,在當時是件很不起眼的事情,除了朱祁鈺將原本屬於皇宮的一部分建築群,以及帝國兩院所在的位置引起了一些人的爭論之外,其他的幾乎無人問津,無人知曉!當然,帝國兩院真正的被世人所了解,還要等到大量的科學成功被應用到了生活,生產中之後。而當後人回想起朱祁鈺成立帝國兩院的創舉時,無不嘆服朱祁鈺的長遠目光,無不嘆服朱祁鈺的宏大理想!

當時,隨著朱祁鈺發動的三次大規模戰爭(也有人說是兩次,這主要是將援朝抗日作戰與第一次渡海東征算做了一次戰爭)結束,帝國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不可否認的,即使是在戰爭期間,帝國的發展速度也不慢,戰爭本身就是刺激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特別是在戰爭期間湧現出來的一些新技術,在很大的程度上帶動了帝國工業的發展。不過,戰爭期間的發展是畸形的,是不完善的,主要都是以戰爭為目的進行的發展創新。而現在,戰爭結束,帝國進入全面發展時期的序幕拉開了!

在內政方面,朱祁鈺與於謙的配合幾乎是天衣無縫的。朱祁鈺負責制定,推廣新政策,而於謙則主持政府工作,為新政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有這兩名舵手,再加上朱祁鈺培養起來的大批新政人才,整個新政在一種最好的條件下茁壯成長了起來。

當時,朱祁鈺新政的中心已經由商業轉化為了工業。特別是在經歷了這幾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之後,朱祁鈺也認識到了商業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商業是建立在工業基礎之上的。雖然,商業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夠帶動工業的發展,商業需要直接轉變成了對工業發展的推動力。不過,工為本的基礎是不會改變的。在戰爭中,帝國工業就出現了很多問題,同時也讓朱祁鈺吃了不少的苦頭。

以軍事工業為例,當時明軍的火器性能幾乎達到了極限,如果沒有技術上的提高,沒有工業上的提高,根本就不可能發展出更為強大的火器來。而在對日作戰中,明軍的火器並不能成為戰場上的絕對主宰力量,甚至在戰場上遭到了日寇的弩炮與強弩的壓制。究其原因,工業技術的落後是最為主要的!

朱祁鈺回國之後就想全面主導工業發展,不過,他的計劃還沒有事實,於謙就病倒了,讓他不得不把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政務上來。隨著於謙病愈復出,朱祁鈺這才將重點放到了帝國的發展上來。從根本上講,朱祁鈺首先成立帝國科學院與工程院,這也是在為後面的大發展打下基礎。

當時,朱祁鈺著手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紡織業。

“也就是說,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雖然工廠建了不少,不過銷售情況卻不怎麽樣?”朱祁鈺皺起了眉毛,目光落到了鄭夢秋的身上,“那是什麽原因導致布匹以及成品衣服的銷路不好呢?”

“陛下有所不知,大部分帝國百姓都是自家織布裁衣的,他們根本就沒有多余的錢來購買成品!”鄭夢秋本來向回江南的,不過被朱祁鈺給留了下來,“帝國現在的八成的人口還是農民,城市居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其中真正富有者的數量更少。而對大部分的農民來說,他們根本就沒有多余的錢來購買成品!”

朱祁鈺點了點頭,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基本情況。要想保證帝國的糧食產量達到基本需求,而農業生產技術又沒有得到多少進步的情況之下,根本不可能將大量的農民從土地上解脫出來。而農民的性質決定了自然經濟仍然是帝國的主要經濟體系,而這種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根本就無法讓工業產品全面推廣!

“那麽,解決的辦法呢?”朱祁鈺看了眼鄭夢秋,又看了眼坐在桌子另外一邊的於謙,丁用等人。

“陛下,除非農民的收入能夠得到全面提高,不然的話,很難以解決這個問題!”

“也許,我們應該從另外一個方面考慮這個問題!”於謙看了鄭夢秋一眼,“眼前,要全面提高農民收入幾乎是不可能的,也許,我們應該考慮降低工業產品的價格,打擊暴利行為,這樣產品更便宜,那農民自然能夠買得起!”

顯然,這兩人是對上了。鄭夢秋代表的工業資本家現在的利潤率是很高的,於謙心裏有數,而鄭夢秋在不向降低產品售價的情況之下,就只能想辦法提高農民的收入了。

朱祁鈺一眼就看出了兩人的想法,說道:“這兩個辦法都可以施行,而且要一起來。於大人,去年的國庫收入中,農業賦稅占了多少?”

“大概四成左右,現在帝國所有的稅收都來自於工業與商業!”

“那麽,今年的情況怎麽樣呢?”

“臣預計,今年的帝國稅收將增加三成左右,仍然主要是工業與商業做出的貢獻,農業賦稅的比重大概還會降低一成到一成半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