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節 重拳出擊

讓第三軍進攻神戶,第二軍牽制大阪的日寇援軍,第一軍圍困福知山,這些動作,在陳懋的戰役計劃之中,其實都是虛招,其目的只有一個,將日寇在京都之外的所有兵力都牽制住,為第六軍奇襲京都創造機會!

從整個戰場的情況來看,第三軍猛攻神戶,第一軍成功圍困了福知山的敵寇,而第二軍雖然損失巨大,不過有效的牽制住了日寇主力大軍。這些都為第六軍奇襲京都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在陳懋的戰場部署中,當第三軍猛攻神戶的時候,第六軍則停留在龜岡西面的山林之中,兩萬多人馬全都分散隱蔽了起來,甚至那些笨重的火炮都用樹枝給遮好了。嚴廣儒接到的命令是,在大阪的日寇前去救援神戶之前,他不能被日寇發現,必須要徹底隱蔽,只有在大阪的日寇主力被限制在神戶戰場上的時候,第六軍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向京都突擊,用最快的速度打下京都!

當時,日本天皇雖然並不在京都,不過怎麽說,京都都是日本的首都,是日本的京城。在陳懋看來,打下京都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在朱祁鈺部署的戰略計劃中,西路大軍也應該在第二輪戰略進攻中,打下京都是重中之重,這對朱祁鈺實現攻占日本的戰略目的意義非常重大!

正是為此,陳懋才將真正的目標鎖定在了京都上,而沒有讓第六軍與第三軍夾擊日寇主力。顯然,到底是消滅日寇主力重要,還是占領京都重要,在後來引起了很多戰史學家的爭論。這成了這次東征戰爭中爭論得最激烈的地方。很多人都認為,陳懋放棄了消滅日寇西軍主力的機會,一意占領京都,給織田信長留下了大批有生力量,是後來日本戰亂的根源。不過,就當時的情況來講,陳懋將重點落到占領京都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這一方面為後來朱祁鈺的對日政策打下了基礎,而另外一方面,這也減少了明軍的傷亡,減少了戰爭的時間,顯然,這兩點的重要性是無法忽略的!

嚴廣儒在龜岡西面的山林裏足足埋伏了半個多月,當陳豫的騎兵牽引著日寇主力向神戶城撲去的時候,嚴廣儒才接到了陳懋的命令:立即率領第六軍出發,進攻京都!

在京都城守備的日寇並不多,只有一萬多人,而且是一支象征性的防禦力量。當時,織田信長雖然也考慮到了京都的危險性,不過在織田信長看來,明軍的重點是對付他的這股主力,而京都僅僅是打開了通往本州島內部的大門而已,如果無法殲滅西軍的主力,那麽占領京都的意義並不大。顯然,在對京都的政治價值認識上,織田信長並沒有朱祁鈺那麽長遠的目光。這也難怪,畢竟在日本的戰國初期,天皇的價值幾乎等於零,各地諸侯根本就沒有把天皇當回事。這也是為什麽東軍在控制了天皇之後仍然無法打敗西軍的主要原因。不過,在朱祁鈺手裏,天皇,以及日本京都的政治價值就完全不一樣了。

嚴廣儒的第六軍不是騎兵軍,當他殺到京都城外的時候,日寇也接到了消息,立即關閉了城門,擺出了一副死守的樣子來。這下,嚴廣儒有點為難了。在陳懋的命令中,攻占京都是必須的,可是又不能給京都造成太大的破壞,在日寇不肯開門投降的情況之下,怎麽打?嚴廣儒想了半個多月,可都沒有想出個好辦法來。

既然已經殺到,那不打是不行的。嚴廣儒見城內日寇並不多,也就先讓炮兵對準了城墻進行炮擊。既然陳懋只說不能破壞城內的建築物,那總沒有限制對城墻進行炮擊吧?顯然,嚴廣儒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也就只能這麽打了!

炮擊持續了半日,京都南面的城墻就被徹底的轟成了碎片。本來京都就是日本各地諸侯的勢力禁區,其城防並不算好,那道城墻可有可無。在明軍強大的炮火下,很多更為堅固的城墻都承受不起,京都的這道城墻又算得了什麽呢?

城墻一倒,日寇紛紛退如了城內。嚴廣儒本想讓步兵進攻,可是一想到在城內打巷戰,必然要破壞城區的建築,嚴廣儒就讓步兵停了下來。無奈之下,他只能先讓炮兵將京都的城墻全都給“拆”了,然後用騎兵封鎖了京都外的所有通道,步兵則負責包圍京都,三日之內,京都已經成了一座完全“不設防”的城市。

日寇見到明軍沒有殺入城來的意思,一是不解明軍的意圖,二是更加大膽了,既然明軍不敢殺進來,那就在城內固守,看明軍拿他們怎麽辦!

見到日寇用這種“無賴”般的打法,嚴廣儒一急,反而想了個辦法出來。京都臨近琵琶湖,只有西面有一條小河,城內的市民以及日寇都需要從這條河裏取水。嚴廣儒派騎兵控制了河岸,然後等著日寇過來取水。然後,開始用步兵壓縮防線,一步步的緊縮日寇的活動範圍,讓日寇無法找到更多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