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節 日寇防線

攻克津山城之後,本州島的局面被完全打開。此時,第三軍也已經恢復戰鬥力,衛平率著三萬多兵馬趕過來的時候,第六軍正在向生野前進,而第二軍已經沖到前面,與第一軍配合想福知山挺進。

福知山是日本京都的門戶,也是京都前的最後一道防禦屏障。當明智光秀在津山城堅持的時候,織田信長則全力在福知山到神戶一線建立防禦屏障。顯然,明智光秀在津山城的堅持是有很重要意義的,正因為津山城沒有攻克,明軍無法全速挺進,也就無法威脅到福知山,不然的話,在織田信長的防禦工作準備完成之前,明軍殺到的話,那京都必然淪陷!

也就是在這裏,明軍西路大軍與日寇展開了第二次血戰,一次從廣泛意義上來說,比馬關城防禦戰還要血腥的戰鬥。馬關城防禦戰不過是一點的戰鬥,而福知山—神戶戰役,則是明軍與日寇西軍之間的決戰,一次將要徹底決定雙方在本州島戰場上局面與命運的決戰!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才顯示出了雙方將領的厲害之處。這織田信長能統治西軍,能收服豐臣秀吉,明智光秀這些大將,絕非庸碌之人。馬關城一戰,織田信長功虧一簣,在最後關頭被趕到的明軍援軍擊潰,如非第二軍及時馳援的話,恐怕馬關城戰役就將是另外一個結果了。而這次,織田信長再次集結龐大的兵力,將西軍控制的地區內幾乎所有能夠拿得起武器的人員都集結了起來!織田信長也要拼命了,如果福知山—神戶失守,那麽西軍只能退出京都,結果可想而知!

陳懋也深知福知山—神戶的重要性,當時他已經能夠隨軍出征,所以他將前線指揮部轉移到了姬路,並且在此指揮明軍作戰。陳懋到達姬路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第一軍與第二軍全面出擊,利用日寇防線上每一個漏洞,向日寇防線後方滲透,打擊日寇後方的運輸補給線,並且擾亂日寇的防禦部署。

第一軍與第二軍作為明軍最強大的騎兵軍(在編制上,遠比第五軍多),鄧茂,陳豫兩人又是那種用兵毫無拘束的將領,在接到了陳懋新的命令之後,兩人更是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特別是創造才能,沖擊日寇在福知山到神戶的防線,將戰火燒到了日寇的大後方。

鄧茂的做法比較簡單,他將第一軍四個師的騎兵全都分成了團一級的小規模騎兵隊,然後將這些騎兵全都放了出去,利用騎兵快速行動,且對補給依賴並不太嚴重的優點,向日寇的防線發動了沖擊。這十多股明軍騎兵的任務只有一個,打擊日寇後方所有可以打擊的目標,包括日寇的運輸通道,物資儲備地點,兵營,乃至一些防禦不太嚴密的小城鎮。鄧茂給的任務也是如此,只要能摧毀的,那就全部摧毀,能消滅的,那就全部消滅,絕不給日寇留下任何一樣對戰爭有幫助的東西!

這樣一來,鄧茂就相當於把一群馬蜂放到了日寇的後方。雖然,這些明軍小股騎兵難以對日寇的整條防線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不過卻能夠給日寇增添巨大的麻煩,而且,長此以往所產生的效果是不能忽略的。第一軍官兵也完全秉承鄧茂“絕不吃虧”的作戰原則,能打就打,不能打,則利用騎兵的速度逃離戰場,絕不於日寇進行大規模的會戰。顯然,這種“麻雀戰術”讓日寇很是頭痛。

織田信長也對這些來去如風,且毫無行動規律可言的明軍騎兵厭煩透頂,可是,他並沒有任何辦法來對付明軍騎兵,因為,日寇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騎兵,另外,明軍騎兵也不會去碰釘子,一發現日寇有包圍消滅他們的意圖,就立即撤回到明軍防線一邊,根本就不給日寇機會。反之,只要日寇稍微一松懈,這些在防線後方養精蓄銳的明軍騎兵則立即出動,再次給日寇增添麻煩!

這種騷擾戰,雖然每次戰果不大,不過,日積月累下來,那戰果就絕對不小了。第一軍的行動持續了十多日,各路人馬都帶回來了不少的戰利品,包口足夠第一軍消耗一個多月的糧草,還有一些日寇的作戰物資,有幾路騎兵甚至去搶劫了一些小城鎮,帶了不少年輕的日本女人回來!

鄧茂對部下的行動是很滿意的。按照軍規,糧草不算在戰利品之內,所有繳獲的糧草都留做軍用。雖然,這十多天的行動沒有搞到太多的油水,不過卻磨練了第一軍騎兵打遊擊戰的能力。後來,第一軍轉戰大西北,而他們的遊擊戰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發揮,成為了明軍第一遊擊軍!

相反,陳豫這邊,他沒有跟著鄧茂“學習”。陳豫將第二軍的四個師分散,以師為單位,而每師有五千到七千人馬,然後,四個師分頭行動,“專業”搶劫日寇防衛比較嚴密的糧草營地,攻擊日寇比較大的軍營,以及打擊日寇有軍隊保護的運糧隊。